[HOI2] 千師紅軍的難題...

看板Paradox (P社)作者 (一起走下去吧~)時間17年前 (2008/08/30 02:46),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劇情繼承自上次統一南美的阿根廷~ 1958、59年的世界大勢為阿根廷佔有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絕大部分區域, 並在歐陸擁有荷蘭與丹麥地區兩個橋頭堡; 軸心國瓦解,歐陸赤化~ 全歐洲除了瑞典、瑞士、芬蘭外都是史達林主義國家, 為蘇聯消滅納粹德國之後所解放~ 但並非所有蘇聯解放的國家都成為其傀儡,也沒有加入共產國際~ 不過意識形態與制度都是與蘇聯相同~ 只有波蘭、東德、保加利亞等國被拉入共產國際。 同盟國的陸上反攻進度很緩慢~只來得及收復北非~ 眼睜睜地看著全歐陸被赤化... (此時情報機構判斷蘇聯陸軍的兵力大約在7XX~8XX個師之間...) 法國與比利時則早被軸心趕到非洲去仰英國鼻息~ 軸心國僅存的葡萄牙失去了歐陸的領土, 大西洋上原有的島嶼分別為美軍與阿根廷軍佔領, 本來想佔葡萄牙便宜~沒想到葡萄牙在澳門竟然有一點勝利點... 看來暫時是無法併吞葡萄牙。 此時日軍正開心地跟英軍在印度地區交戰, 菲律賓、舊荷蘭、甚至澳大利亞已經遭日本併吞, 正在太平洋上與美軍交戰。 1959年底、1960年初,阿根廷向英國及其領導的同盟國宣戰, 此時同盟國勢力有英、美、加、法、比、紐, 另外還有葉門、伊拉克等英國的傀儡國之類的額外的小喽囉~ 阿根廷的首要目標是美國, 先前提到美軍有上百個師窩在南美喬治城, 會急著宣戰與此有關, 英國不知道何時透過外交管道向美軍討回喬治城, (本來好像為德還是葡軍攻佔,後由美軍奪回) 於是美軍逐步撤出,轉往美屬波多黎各再運回本土。 (AI為何要轉運到波多黎各我一直不能理解...) 進度大約一半~波多黎各與喬治城當前各有八十個左右的師... 於是為了避免大量美軍回防本土夜長夢多, 此外阿根廷擴軍計劃也遇到了瓶頸...人力資源不足!!! 取消了3個空降師與數個機步、裝甲、陸戰師的生產計畫, 並等了一陣子積存約1X的人力作為預備補充兵源後宣戰。 宣戰後首先封鎖波多黎各與喬治城外海, 免得大批美軍回防,同時吸引美國海軍運輸艦隊來送死...XD 同時滿足一下阿根廷人的心願, 派兵登陸福克蘭群島~可惜我沒記得哪一天是福克蘭群島光復紀念日...XD 另外以核彈轟炸美國幾個主要城市, D.C.、諾福克、紐約、費城、邁阿密等, 主要希望打擊美軍的後勤、海軍力量。 此外也利用核武幫助攻佔喬治城的戰役, 否則美軍從喬治城開闢第二戰線, 八十幾個師在我家後院跑出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a 因為美軍主力不在本土,進攻上沒有遇到太嚴重的阻礙。 北美征服軍的戰鬥序列大致以機步、裝甲師為主力, 空中騎兵師為先鋒,另外搭配少量的陸戰、山地和摩步師。 進攻方向也是大略分為西中東三個集團軍, 策略上以中央突破切斷美東美西聯繫為主, 由於美軍在本土的主力配置在東岸, 相對地阿根廷在東線也配置較多的兵力和配合地形的陸戰師; 西部則以機步搭配山地師,雖然美軍兵力薄弱, 但受限地形,推進沒有比東戰線快多少~ 中部則以空中騎兵迅速通過,不時迂迴包圍美軍, 與東集團軍形成包圍網殲滅美軍, 小石城、芝加哥戰役都殲滅美軍十幾到二十幾個師, 美軍在本土的主力部隊也隨之殆盡。 中央集團突破美國中部之後,順便侵入防務空虛的加拿大, 加拿大總理應該後悔怎麼老愛把自己子弟兵送給英美當援軍, 結果自己家裡鬧空城~中央集團軍在加拿大兵分二路, 向東西形成戰略包圍網,徹底截斷北美東西的聯繫。 1961年中後半,阿根廷已經併吞加拿大、佔領北美大陸,並包圍了D.C. 我必須抱怨獵殺運輸船感覺效果有限... 阿根廷海軍分別封鎖波多黎各與D.C.外海,派艦隊與空軍獵殺美國運補船隻, 但是波多黎各仍然補給滿滿...= =...為此還損失了好幾個俯衝與轟炸機中隊... 陸戰隊的搶灘仍然失敗...最後還是依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為了避免併吞美國的殊榮被其他國家搶走, 留下D.C.開始搶佔美國在海外有勝利點數的領地, 大約到1962年初,終於達成併吞美國的夢想... 雖然陸軍無甚重大損失,但是海軍損失倒是不小。 雖然走相同的海軍學說路線, 但是可能將領能力或是艦隊編成內容有差, 曾經發生一場海戰整個艦隊覆滅的情況... 外加其他零星戰損總和起來, 阿根廷海軍損失大約兩個艦隊36艘左右的主力艦艇~ 兵力折損率超過四成...我的全核化航艦戰鬥群啊...Q___Q 不過自此阿根廷的勢力掌握大西洋, 深入太平洋、地中海與波羅的海。 但同時發現同盟國各國在太平洋上, 中途島及其以西所有有勝利點數的島嶼都已經被日軍佔領, 太平洋上只剩下阿、日、紐、蘇有軍事力量在當地, 同時,印度全境已遭到日軍佔領, 英軍退守中東與阿拉伯半島,隔伊朗與日軍對峙, 不過印度洋上幾個小島仍在英國掌控之中; (此時情報機構判斷蘇聯陸軍兵力大約1000~11XX個師...0rz) 此外美軍佔有卡薩布蘭加,因此我順道展開了非洲攻略戰... 非洲攻略戰是一場部隊行軍的夢魘, 由於缺乏基礎設施,不論是騎兵還是機步的速度都受到拖累。 其實盟軍在非洲的軍力相當薄弱,只是依靠地形和行軍速度來抵抗阿根廷的進攻。 雖然不影響勝利,但是很殺心情...= =+ 在非洲的戰線基本上分為兩條, 一條沿著北非海岸線進攻,另外一條則沿著西非海岸線進攻。 相較之下,北非戰線相當順利,基礎設施的影響相當明顯~ 一路殺到蘇伊士運河邊,反正一時抽不出陸戰隊過來,(好遠...) 留下一點兵力守在塞德港邊,主力就向南方進軍~ 結果西非海岸戰線與北非海岸戰線南進軍剛好在南非北部會師...= =+... 佔領非洲全境之後,代表著法國、比利時正式宣告滅亡,南非也遭到併吞, 然後放出幾個我認為位置無關緊要的傀儡國, 不過令人扼腕的是, 好一陣子之後也只有蘇丹與羅德西亞願意與我同盟...= = 非洲的惡夢大概到1960年代中期才算結束, 不過收穫倒還不錯,有一兩個將領成為「沙漠之狐」,也有成為「叢林戰專家」~ 稍微等候部隊休整之後, 阿根廷軍主力調往蘇伊士運河邊,並送來幾個陸戰隊協助渡河攻擊。 入侵中東的戰役相當順利, 英軍與伊拉克均無法抵抗機械化部隊的攻勢, 佔領英國在中東的領地後,先滅了伊拉克, 然後轉向進攻擋路的沙烏地阿拉伯, 併吞之後肅清英軍在阿拉伯半島的勢力與併吞英傀儡國葉門, 接著回師中東,先後併吞黎巴嫩、敘利亞, 留下土耳其與伊朗遙遙與蘇聯相望...囧 時值1966年最後幾個月~一邊進行小規模的擴軍, 一邊又把注意力轉到那個該亡未滅的葡萄牙身上... 為了進攻那小小的澳門,又不想立即與日本宣戰,不得不煞費苦心。 派遣一支小規模的陸戰軍團從阿拉伯半島出發, 佔領英國在印度洋的一個小島,以其為跳板進攻印度腳邊的大島~錫蘭, 沒想到錫蘭竟然有英軍駐防,還有海岸要塞加固, 由於求勝心切,撤回整補之後,先以洲際導彈進行核打擊, 然後進行登陸,終於順利登陸可倫坡,隨後佔領錫蘭全境。 雖然發現葡萄牙在印尼地區還有東帝汶的領地, 無奈不論東帝汶還是直接攻佔澳門,從錫蘭出發都超出航程, 因此不得不另做打算。 很快地我發現日軍不知何故在澳洲停了下來, 併吞澳大利亞之後並未繼續進攻紐西蘭。 (可能是將部隊主力留在亞洲防備噁心的北極熊海...= =a 但是在南美的兩塊領地上總共也放了一百多個師... 怎麼不把部隊調離呢?那一百個師對阿根廷來說實在是芒刺在背啊...) 於是從薩摩亞派遣以陸戰隊為主力的遠征軍入侵紐西蘭, 雖然紐西蘭軍出乎意料地頑強,兵力也較預想的多, 但是北島仍在幾個月內淪陷, 不出一個月,南島淪陷~同盟國從此不復存在... (只有一國的同盟國不是很怪嗎?XD) 終於~阿根廷陸軍苦等多年之後佔領了東帝汶, 隨即又進佔澳門~可惜卑劣的蘇聯在我佔領澳門的那一剎那... 竟然宣布併吞葡萄牙...Q_Q嗚~人家苦等多年的榮耀... 算了~反正佔領區的主權歸我就好... 在東帝汶和澳門各留下駐防部隊之後, 將部隊轉往雷克亞維克, 那是阿根廷版海獅計畫(姑且稱之為海豹計畫吧~XD)的兵力集結地, 目前已經正式將英國本土視為阿根廷的主要戰略目標。 利用海空軍偵查的結果,北愛沒有任何部署, 可是大不列顛卻是相當的「硬」。 南方靠近歐陸的省份都有海岸要塞加固, 重點是除了加地夫與蘇格蘭北部大部分地區之外, 英格蘭與蘇格蘭每個省份幾乎都有18~20個師在駐守, 而加地夫與蘇格蘭北部未佈防的省份都是無法登陸的地區...~"~ 而此時我手中只集結了不到30個師, 兵力上來說實在相當勉強~ 為了避免阿日關係突然生變, 不得不留相當程度的兵力在本土留意日本在南美的兩塊領地...上的一百多個師... 另外在中東也預留約三十個師, 免得哪天蘇聯不高興,越過高加索山, 我可不放心土耳其與伊朗兩個小國幫我守邊啊... 事實上當時阿根廷海軍一次的運輸能力也有限, 以目前集結的二十幾個師也無法一次登陸完成, 因此選擇了陸戰隊、裝甲師與機步師為第一次登陸的部隊, 當然,面對這麼龐大的防守兵力,核武是必備不可少的~ 1968年前半核彈轟炸格拉斯哥之後,第一波登陸順利達成,將大不列顛一分為二, 機械化步兵成功抵擋了來自愛丁堡英軍步兵與摩步的攻擊, 佔穩橋頭堡之後,海軍順利運來後續的部隊。 分出一部分兵力向北肅清蘇格蘭北部的英軍, 主力向南推進時立刻遇上阻礙。 阿根廷軍登陸格拉斯哥之後,各地英軍迅速向北集結, 愛丁堡瞬間塞了五十多個師,沒辦法~只好再核爆一次~ 愛丁堡順利突破之後在英格蘭北部又遇上阻礙~ 雖然期間不斷向本土、各海外領地抽調部隊, 使大不列顛征服軍的兵力增加約十個師, 但是面對英軍的數量優勢,即便是以機械化部隊為主力, 仍無法在以一般步兵與摩步為組成的英軍面前討到便宜... 英國與美國不同,美國土地廣闊,空中騎兵以速度優勢可以發揮不錯的效果~ 但在英國的狹小陸塊上,空中騎兵的速度優勢幾乎被抵銷~ 重點是其實空中騎兵不耐打~火力也不佳~ 在大不列顛戰役上,空中騎兵的地位不如北美戰役, 用途常常變成優先抵達新佔領區,幫較慢的部隊抵擋英軍的反攻, 要嘛拖時間等主力部隊到達,以優勢的裝甲度抵擋英軍的攻擊, 要嘛削減英軍的兵力與組織度,好讓後續抵達的主力部隊減輕負擔... 不過英國省份小距離近~這種功能更顯得沒什麼意義... 不過核打擊對於英軍造成了嚴重的後遺症, 在兵力與組織度上大量的英軍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後, 短期間內無法恢復到正常水準,加上大量的部隊疊加造成相當程度的混亂, 阿根廷軍終於兵臨伯明罕城下~由於城市地形,戰局形成了僵持。 一方面為免橫生枝節,另外先派軍佔領北愛, 同時思考如何突破僵持不下的戰局。 因為其實想盡可能留下英國的工業力為己用, 想到之前對美國一些重要工業城市的核子轟炸, 平白永久耗損工業力感到有些不捨...(其實也差不了那幾點IC啦...XD) 經過幾番掙扎之後,面對久攻不下的戰局也感到不耐, 最後還是選擇按下按鈕, 讓伯明罕的大名暫時消失在世界主要工業城市名單... 而且還按了兩次...英軍預先調來的援軍剛好在第一核爆之後入城, 為了避免兵力的額外耗損~當機立斷再來一罐...呃...一枚... 大不列顛戰役打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久, 核武消耗量也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多...0rz 前前後後用了約十枚核彈...而且使用上幾乎是純戰術性的...>"< 好不容易征服全英,離展開海豹作戰已經超過一年了...0rz 總結大不列顛戰役, 光是兵力耗損推估就達到總動員兵力的一半以上, 為了避免部隊遭到全殲,得時常暫停攻勢補充後備兵力, 此時發現輕戰車加強旅根本是廢物... 陸戰隊加掛輕戰車之後兵力折損仍然超過六成...0rz 重點是發動海豹作戰前由於那小規模的擴軍耗盡阿根廷僅存無多的人力資源... (中間還有遇到+100人力的事件喔...) 所以根本沒有充足的兵源補充戰損的兵力, 使得部隊恢復的速度相當緩慢,給了英軍相當大的整補空間, 進而拖慢整體戰事的進度。 不過奇特的是,每次當阿根廷軍受到致命性的打擊時, 會突然暴增兵源,雖然不足以完全填補所需的兵力, (一次缺了97補了40、一次缺7X補了11) 但對於部隊的恢復有相當即時的作用~ 在海軍方面,以阿姆斯特丹為主要基地, 老早就加強對於英吉利海峽一帶的海上巡邏與封鎖。 派駐當地的以1936一開局就給的幾艘戰艦與重巡為班底, 配上新造的核子航艦、重巡後, 不但是阿根廷第一支航艦戰鬥群, 也是全阿根廷海軍可說唯一的非全核化航艦戰鬥群, 使用一開局就賦予的「阿根廷海軍」為艦隊名~ 許多戰艦、重輕巡都是有艦名的!!! 自開局以來戰功彪炳, 雖然受限部分船艦老舊,艦隊航程甚至不足三千公里, 但對巴西、中美與加勒比海諸戰役、北美戰役等各海戰, 以及在大西洋上豐富的各種封鎖與作戰經驗, 每每讓我驚奇這支艦隊的戰力與生存性... 在英吉利海峽執行戰鬥任務以來, 飄忽不定的皇家海軍偶爾給個幾艘驅逐艦或輕巡當甜頭, 卻始終難以掌握其海軍主力艦隊的行蹤。 雖然偶爾碰上皇家海軍的航艦戰鬥群造成相當的損害, 但雙方始終未能互相消滅對方的主要戰力, 該艦隊進港整修後仍照常恢復戰鬥巡邏的任務。 對英海戰與對美海戰類似, 阿根廷海軍基本上都佔不到什麼便宜, 常常擊沉一些小型艦艇, 但是主力船艦的戰果常常略輸對方一籌... 與皇家海軍的戰鬥老是比對方多掉的一艘重巡、航艦之類的, 而某次該阿根廷海軍艦隊與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突然遇上, 結果遭遇誇張的毀滅性打擊... 18艘大小艦艇僅存一艘有名字但卻嚴重破損的輕巡... 由於船艦老舊, 索性編入新型船艦確保艦隊名稱之後將該輕巡除役, 並將該艦隊進行全核化的工程。 為了報復皇家海軍毀滅我那麼有歷史意義的艦隊, 特別去查了一下擊沉紀錄, 發現某艘名為「皇家君主」號的戰列艦下的殺手... 多艘大小型阿根廷海軍艦艇都命喪其名下, 一怒之下,調集三個航艦戰鬥群對英國主要港口進行空襲~ 所得收穫甚豐...包括那艘皇家君主號戰列艦... 1969年中,大不列顛戰役正式結束之後,同盟國也步入軸心的後塵~ 在英帝國傾覆的同時,順道宣了愛爾蘭, 讓他們大不列顛與愛爾蘭重新統一在相同的旗幟之下~ 只是那是青天白雲太陽旗...XD 目前的世界情勢是... 日本佔有東亞、印度與亞太地區, 傀儡了中國、滿州、蒙疆等國~ 在南美洲礙眼地佔了兩塊地; 蘇聯赤化了歐洲~ 海外倒是佔有原西班牙的拉斯帕馬斯群島和印度洋的留泥旺島~ 非洲則有一塊完全與外界隔絕的領地...XDD 阿根廷基本上統一了全美洲, 佔有全非洲、阿拉伯地區、中東、歐陸邊緣~ 拜美國與法國所賜,我在歐陸上有額外的幾塊小土地~ 美國不知何故在挪威佔有一塊臨海的無勝利點省份, 還有科西嘉與馬略卡島~ 法國在原本歐陸本土的地方也留下幾個分離的省份, 其中只有邵來這塊是臨海的, 其他則被蘇聯包圍在內陸,同樣都沒有勝利點。 原本設定的三大集團只剩下共產國際~ 不過日本沒有入軸心~故而我也還沒向日本宣戰。 整體來說,阿根廷目前就是兩個對手, 一個是日本集團,一個是共產國際集團, 相較之下,共產國際集團顯然強大的多~ 情報局告訴我蘇聯陸軍現在大約有13XX個師的兵力...0rz 我用蘇聯讀檔看過~好在沒有任何的核武與反應爐, 但光常規兵力就令人頭痛... 加上手上的王牌在大不列顛戰役中用了將近一半, 現在顯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有辦法讓日蘇開戰嗎? 阿根廷缺人缺到相當無奈的境界, 不敢相信佔領了全美洲竟然還有人力嚴重短缺的問題... 目前阿根廷陸軍大約有兩百多個師,但其中有一百個師是警備師, 當初用來防止同盟軍偷偷來登陸而遍佈中南美洲各個濱海省份與重要外島。 目前正在考慮將這些衛戍師移防到其他外島或重要區域防守, 剩餘的則加以裁減好轉為其他兵力使用。 但是當前的戰略方針應該更為重要, 目前可進攻的方向是挪威~非蘇聯傀儡也非共產國際成員國, 但制度與蘇聯一致,與蘇聯親近,與其開戰有不慎擴大戰火的可能... 南歐的希臘也有相同的問題... 瑞典相較之下與我較為友善~目前可通過哥本哈根直接攻入其本土~ 土耳其與伊朗暫時作為與蘇聯的緩衝之用。 打日本似乎較為容易,但海軍耗損勢必相當慘重, 又會陷入中國大陸、東南亞與印度這些大泥沼... 而且提前耗損與蘇聯抗戰的實力~ 至於衝破鐵幕則有兩種方案~一個是從遠東西伯利亞入侵, 由於紅軍主力仍以歐陸為重, 可以反過來利用時間差與距離跟紅軍周旋; 另一個方案則以現有的丹麥與荷蘭地區為橋頭堡, 集中兵力從德波一帶突破, 切斷西歐地區紅軍與歐俄之間的陸上聯繫, 主力向東推進,另外則派少許部隊向西清掃紅軍下海。 海上部份對蘇聯還有點自信~ 至於兩個方案合一的第三個方案~ 個人腦力有限,可能無法負荷...0rz 若是能讓日蘇開戰, 我再向蘇聯宣戰或許可以從中得利... 只是感覺沒什麼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3.36

08/30 11:46, , 1F
沒辦法...人力不足就是用非主流國的悲哀...
08/30 11:46, 1F

08/30 16:18, , 2F
據說丟核彈可以讓對方加不滿?
08/30 16:18, 2F

08/30 16:18, , 3F
要不要試試看一次兩顆直接讓不滿破百
08/30 16:18, 3F

08/30 19:28, , 4F
北美戰役的時候我也有發現美國的異議值爆高~原來是核彈呀~
08/30 19:28, 4F

08/30 20:12, , 5F
多丟幾顆核蛋,異議高到會讓你推兵好像砍瓜切菜
08/30 20:12, 5F

08/31 13:35, , 6F
派間諜政變如何...
08/31 13:35, 6F

08/31 17:06, , 7F
太有耐心了...我根本都無法撐到"核諧"世界 XD
08/31 17:06, 7F

09/01 01:48, , 8F
等到丟到異議值80以上的時候就爆發革命又降回去...
09/01 01:48, 8F

09/01 18:07, , 9F
爆發革命不就省掉政變的力氣了
09/01 18:07, 9F
文章代碼(AID): #18k4GEqt (Paradox)
文章代碼(AID): #18k4GEqt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