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SPQR]其實是EUR...

看板Paradox (P社)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7年前 (2008/08/04 19:1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20 (看更多)
http://www.pixnet.net/photo/DracodeAzure/98355549 令人激動的一刻,本都王國的探險隊抵達了波羅的海邊的易北河出海口! ==== 第三任國王最後一場戰爭是與埃及的戰爭,因為埃及主動對我宣戰所以不得不打 實際上在那麼遠的地方獲得領土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把自己放到了非常不利的態勢中 因此我對於這場根本不符合國家戰略的戰爭也興趣缺缺,只是想說要埃及付錢就好 可是埃及連錢都不答應付,讓我一時心浮氣燥了起來 加上那一陣子各個高盧以及日耳曼國家開始出現了對外擴張的興趣 不斷派人來刺殺我的官員或者煽動叛亂(我當然把他們都砍了,小國家人砍光就好了) 搞得我內部動亂又遇上蠻族入侵,聯盟的賽琉西亞撈了一點點就簽約閃人了 總之雖然又派出了一倍的援軍,但還是被埃及擊敗了,只好把殘餘的部隊合併上船閃人 (是軍團裡把大隊合併的按鈕,不是合併軍團的,因為船位只有18個大隊...) 平常我是不隨便解散或者合併部隊的,畢竟那些招募部隊初期成本這樣就損失了 不過為了避免戰爭長期化後我手上沒有有力的部隊去應付各種狀況,還是忍痛做了 有一個軍團對將領的忠誠度太高拒絕被合併,我乾脆把它丟下來送死 不過此時埃及再次要求白和平的使者到了,我也就算了 只是當第三任回到伊里利亞之後,卻是一連串天災人禍的開始... 也許是因為除了馬賽人跟西班牙的迦太基殖民地外,高盧的幾個大部落也同時都在進行擴張 居然來了一次85000人的蠻族入侵...沒錯就是85個大隊的蠻族...... 為了討伐它只能努力調集兵力,然後等待它自己消耗到一個程度 結果第三任國王就死在北上討伐的途中,他的長子繼任為第四任國王 這個傢伙好不容易熬到60多歲才登基,膝下竟然完全沒有子嗣 就在我等他快點死掉好讓年輕的幼弟能夠繼位的時候,沒想到這傢伙居然也是個長命怪胎 而且又老年得女...看來又要改朝換代了..... 問題在於,之前為了討伐蠻族,我把大量的兵馬屯在一起,疏忽了補給能力的上限 結果就看到後備兵員溜滑梯一樣減少,從原本八萬多一直往下掉 我還以為是我之前更換國家意識形態(從新單位快速成軍換成增加稅收)造成掉穩定度害的 結果努力存錢(要存到三百多)準備祭典......結果兵員就一路掉到0了 話說回來,換意識形態掉穩定度實在很麻煩,尤其是最早的劇本科技程度低只有兩個可以選 這樣後來開發出來的意識形態難道都是裝飾品嗎? 後來終於發現補給上限的問題把部隊駐地分散了,兩次祭典(六百多$啊)也辦完了 一邊不斷向謬斯祈禱開發新科技(這個時候列強真的都不太打仗了,大家都在拼研發) 一邊看說羅馬人力資源0,想說應該可以欺負一下,剛好有塊新殖民的地跟我領土接壤 沒想到羅馬夠狠的集結了40個大隊的兵力一下子壓過來...... 事實上後續羅馬總共投入了超過10萬人,也就是100個大隊的兵力 由於我第一仗不幸失利,部隊一直缺員兵員又再度用光 好不容易趁他部隊分散,用各個擊破不斷追擊的方式消滅了5萬左右 這才把羅馬向我要求貢金的和談條件變成了白和平 真不知道羅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人力資源0還有這麼大的動員力,大概是沒事就一直生兵吧 不過相對來說海戰就是我主控全場了,畢竟黑海的地利是有利於防禦的 在一場主力海戰(本都20:羅馬18)狠狠擊潰羅馬艦隊,還俘獲兩艘船之後 (其實我不是很確定,但有一個艦隊就是莫名奇妙多了兩艘) 羅馬就幾乎不敢跟我決戰,每次都是派出艦隊試探然後挨打了就跑 (不過羅馬的盟友馬賽人也被我教訓了一次) 說到底科技程度以及海軍將領的能力還是很重要的,不是單純比船多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羅馬部隊太多,很多部隊根本沒有將領orz 羅馬到底怎麼支撐起這樣一支沒有盡頭的大軍的,讓人煩惱啊... 幸好後來的世界就穩定多了,蠻族也沒有再次發動入侵 甚至我派出的騎兵可以在歐洲荒野自由來去(當然我常常主動挑起蠻族暴動以捕捉奴隸) 眼下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把馬其頓吃下來了,只要一直祈禱我的研發力就會持續領先羅馬 等到過個一百年我大幅領先的時候再去解決它了(不過屆時離遊戲結束也只剩大概50年了) 也就是說,統一整個地圖看來是不太可能做到了orz 不知道EUR是怎麼計分的??我只看到選擇存檔時幾個強國都是三個五顆星 目前我領土雖大但還是趕不上賽琉西亞,要一路殖民到高盧去再去征服高盧人也不現實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33.209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218.167.33.209 (08/04 19:24)

08/04 21:12, , 1F
部隊不能解散是該將領忠誠度不夠 不是該部隊的問題喔
08/04 21:12, 1F
文章代碼(AID): #18bkN9jZ (Paradox)
文章代碼(AID): #18bkN9jZ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