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1936年第三帝國第N次開局 個人心得與檢討

看板Paradox (P社)作者 (聖賢不過籠中影)時間17年前 (2007/11/13 00: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1 (看更多)
1939年8月30日,但澤通諜,在事件內定只有60%機率下波蘭選開戰。 (還好有開戰,不然又要S/L了。) 分四路進攻,加掛工兵的步兵師大軍從東普魯士過河往華沙進發, 北邊除一個步兵師攻佔但澤外,往中部包餃子, 南部軍分兩路,山地師攻佔南方勝利點,坦克師攻佔中間的勝利點, 並與北路軍會合後對中線波軍包餃子。 匈、羅聯軍集結邊境按兵不動,純吸引波蘭軍。 因波蘭軍沒有加入同盟國,科技較落後,一切順利, 東普魯士大軍9/4攻陷華沙,其餘各勝利點也在同日到手,(但澤是9/3到手) 9/6發生東波蘭割給蘇聯,同一時併吞波蘭。同日宣丹麥,持續戰爭狀態。 在波蘭蓋基礎設施,約對蘇開戰前會完工,這對將來對蘇作戰頭數天有輕微幫助。 開Garrison的生產線,陣壓游擊,減少TC負荷。 總結:這是我第十來次打波蘭,還是沒突破六日魔咒,不過算是損傷最小的一次, 主要拜沒讓波蘭入盟,同時東普魯士軍團大部有加工兵,減少渡河懲罰。 對北歐三國作戰: 因與丹麥交界處無軍隊,丹麥唯一的步兵師開戰後努力渡河要攻入, 大軍回防不及,只好用轟炸機將此步兵師炸翻。可能事先擺一個步兵師會更好, 不過就沒機會炸翻這個步兵師,要用硬攻的,算算這樣還是比較節省人力。 機械化部隊到位後前進到哥本哈根,之前空降師已空降另一勝利點並"走路"佔領 另一勝利點,吞併。 不要佔和德國陸路相鄰的那個省,會觸發丹麥投降,在DA版可以併吞科技組, 丹麥的科技組有兩個是德國需要的,一個是研究核能的波以爾, 一個是六級的航母科技組,外加冰島和格陵蘭會在德國手上, 對未來攻加拿大和美國有幫助。缺點是丹麥領土會有游擊度。 丹麥打下後再對瑞典宣戰,靠機械化部隊快速前進強佔勝利點。 同時步兵師以集結德荷邊境,宣戰。 因荷蘭受英、法保障,9/28英、法對德宣戰,西班牙軍快速攻佔直布羅陀, 並在之後回防守海岸線。 9/30南非退出同盟國,直接談和。(我還不想跟你談和咧!膽小鬼!) 荷蘭攻下後調整各省兵力,待北歐攻下後再對法國, 其間調匈牙利軍隊守馬其諾防線對面,德軍往德比邊境整編, 山地師防守與南斯拉夫邊境。 瑞典併吞後把空降師和運輸機送到瑞典北邊機場後宣戰挪威, 奧斯陸用坦克部分一日就到達,納爾維克空降,旁邊軍隊支援攻擊後取下, 兩日併吞挪威後此部分軍隊回德比邊境。 對法作戰: 11/10宣戰比利時、盧森堡,照曼斯坦計畫輕鬆穿過阿登森林後直接往巴黎開, Flanders區域給步兵師"慢慢"去包餃子。 打下巴黎三日後義大利對希臘宣戰,隔兩日拉入軸,同日南斯拉夫對義大利宣戰, 所幸有準備,山地師"緩慢"進攻南斯拉夫,匈、羅聯軍守好邊疆吸引南斯拉夫軍隊, 保加利亞兵力不多,佔領部分對南斯拉夫和希臘有主權的領土後就轉為防守, 等我軍山地師吞併南斯拉夫後再行對希臘進攻。 七日後Vichy France成立,少部分步兵調往西班牙與開戰前先部署在西班牙的陸戰隊 會合,準備南下吞併自由法國和比利時,其餘部隊集中準備海獅作戰, 多的先慢慢走去東線德蘇邊境。 海獅計畫: 空降Cardif外加登陸北英格蘭,同時送上廿來個師的兵力,之後又在海峽正面強 登陸幾個師。(有刺刀的海岸登陸好痛啊!我真是自做自受!) 包圍倫敦後一舉殲滅守軍後不佔領,包圍讓英國外圍斷補。 其實軍隊北進蘇格蘭,敗退的英軍用空軍解決。 1940年3月中肅清蘇格蘭的盟軍,西北角那個老問題最後是用岸轟跟卡在海峽的船 對打後清除的。 北愛爾蘭用空降的。(反正空降師也沒事做了。) 愛爾蘭這局不想現在對付。 南歐戰場: 雖然沒有主力在,但是南斯拉夫最南邊那個勝利點義大利很爭氣的拿下了, 所以在攻下貝爾格萊德後在12/20日併吞南斯拉夫。 然後大軍從阿爾巴尼亞義大利領土進入希臘境內,兩個勝利點拿下後, 1940年1月中義大利併吞希臘。 總結: 波蘭戰局還是無法突破我自己的六日魔咒,下回再思考如何更快。 (用掛工兵的摩步加指揮部不曉得是否有用,但摩步的攻防不曉得是否夠力?) 瑞典還是面臨森林太多,影響行軍速度,聽說可以兩周內解決就是從沒做到過, 下回再想如何更快。 對法之戰比之前有進步,果然法軍部署和歷史上一樣,從阿登森林過去是毫無阻力的, 主力都在北邊海岸線和馬其諾防線,這回大軍還特別沒有往南路走的, 讓馬其諾回防的部隊德軍遇不到。 南歐戰場是主力不夠了,不過南斯拉夫太弱了,很容易攻陷, 只是沒有機械化部隊幫忙,速度慢慢來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84.62 ※ 編輯: Euglena 來自: 125.225.84.62 (11/13 01:00)
文章代碼(AID): #17E8Bn38 (Paradox)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E8Bn38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