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苦澀原來可以賺到斯堪地那維亞耶

看板Paradox (P社)作者 (聖賢不過籠中影)時間17年前 (2008/02/25 21:33),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這麼長的推文,我看用回文的。 : 推 zaknafein987:你拉英國入軸?我都是併吞掉的說,再說,邪惡的美帝和 02/25 20:45 把英國打趴後當然拉英國入軸啦!這可是P社送給德國希老闆的大禮呢! 軸心英國可是會提供大量的海空軍藍圖的,外加威力強大的皇家海軍。 : → zaknafein987:小日本,就算派艦隊去巡邏,也很容易被鑽漏洞,如果 02/25 20:46 : → zaknafein987:一艦隊的數量太少,還很容易被對方吃掉的說,此外, 02/25 20:47 : → zaknafein987:34mod小日本很喜歡提早一年珍珠港,然後觸發美帝入同 02/25 20:48 : → zaknafein987:接著看看那個精美又和平的太平洋,死美帝一直來搶登 02/25 20:48 : → zaknafein987:陸英倫三島,北非加歐洲,我軍隊都在對付布爾什維克 02/25 20:49 : → zaknafein987:,所以才需要有人幫我守岸線...ps:基本上我不玩快攻 02/25 20:49 : → zaknafein987:美帝,一開始就打掉王,到時候就沒意思了說 02/25 20:50 mod 34我沒玩過,看到那科技樹就眼花了。 不過早一年珍珠港,我看英、美投降條件可難達成了。 0rz 不過原版DD或DA內定的ai都有電腦會優先防守和攻擊的地方, 除非ai內沒特別指定的地方才很容易亂登陸, 這就跟應該很少人遇過非洲被亂登陸吧? 像小日本一開打太平洋戰爭,就是優先打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尼, 很容易會看到小日本打下緬甸後在印度就不會走太快。 而美帝的話,只要打到美加邊境,美帝就會把幾乎所有軍隊徹回美加邊境。 況且美帝內定ai是設定如果英倫三島失守就會去努力搶回來的, 然後時間到之後,英倫三島沒淪喪就會很努力去諾曼地登陸。 還有覺得義大利在北非很廢嗎?幫義大利打下亞歷山大港後義大利在北非就猛起來了。 德國則是感覺目標是巴黎、史達林格勒、巴庫和莫斯科前面的省份(不會到莫斯科), 難怪很少看到電腦出苦澀,最多看到打下史達林格勒和巴庫而已。 老蔣為什麼對義大利特別感興趣我就不知道了。 XD 不過軸心英國皇家海軍還真是打海戰也是給我亂登陸, 但是會幫我守有勝利點的小島咧!超方便的! : → zaknafein987:第一次34開局弄了太多海軍,拖到1941才巴巴羅薩,打 02/25 20:52 : → zaknafein987:打鬍子根本是惡夢... 02/25 20:52 : 推 zaknafein987:不過最重要的事情是,大斯的科技真的很威,不管34還 02/25 20:55 : → zaknafein987:是DA,都能夠有效彌補德國什麼都要研發,因此有時候 02/25 20:55 : → zaknafein987:會落後同盟國的困境... 02/25 20:56 能放大斯其實還是放了比較好啦!尤其核心領土全拿後科技可以開四個洞, 缺點是沒寫ai,科研方向就只會有幾個而已,也只會做土步,連空軍都沒有。 前文只是前幾日研究苦澀會有怎樣的割地結果試試看而已, 結果果然是可以白賺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只是有得等而已。 話說我沒軍控的軸心小弟西班牙、葡萄牙的空軍在斯堪地那維亞炸翻了不少蘇軍, 英國還會幫我搶登陸回原來被蘇軍佔領的領土。 0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25.84

02/25 21:48, , 1F
可是我每次看日本拿下印度後印尼還是沒拿下...
02/25 21:48, 1F

02/25 21:48, , 2F
美國只有在我玩國府時登陸德國成功一次orz
02/25 21:48, 2F

02/25 22:31, , 3F
諾曼地登陸我玩蘇聯的時候看過好幾次了
02/25 22:31, 3F

02/25 22:31, , 4F
那很討厭的事件...0rz
02/25 22:31, 4F

02/25 22:31, , 5F
日本併吞荷蘭好像也是要等到特定年份才行
02/25 22:31, 5F

02/25 22:32, , 6F
之前不曉得為什麼會和美帝在太平洋爭小島
02/25 22:32, 6F

02/26 14:52, , 7F
日本吞荷蘭的前提是... 荷蘭本土要被希老闆吃下啊..
02/26 14:52, 7F

02/26 14:57, , 8F
這個當然...我幾乎沒看過荷蘭本土沒被吃下的
02/26 14:57, 8F
文章代碼(AID): #17miF4o8 (Paradox)
文章代碼(AID): #17miF4o8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