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SILENT HILL 2 ORIGINAL SOUNDTRACKS

看板GAMEMUSIC (電玩音樂)作者時間3周前 (2025/06/08 20: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現在你手中握著的這部作品,既是《Silent Hill 2》的原聲帶,同時也是我的好友、讓 人深刻體會「藝術家」這個詞真諦的「AKIRA YAMAOKA」,所創作的充滿個性的完整專輯 。 老實說,我並不是個對遊戲特別熟悉的人,一年大概也就只開一次像 PlayStation 那類 的主機來玩。所以對我而言,「遊戲音樂」這個概念根本不存在。無論是遊戲還是電影裡 播放的音樂,對我來說都只是「音樂本身」。 這張原聲帶的製作人、創作者,甚至還親自演奏的 AKIRA YAMAOKA,是我二十年的好友。 撇開這個事實,以單純音樂家的角度來看,我依然覺得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我和他是國中同學。那是1980年代初期,日本正值偶像風潮的巔峰時代。當時,會迷上德 國電子樂(German Techno)、新浪潮(New Wave)、迷幻搖滾(Psychedelic)這類音樂 的人,在整所學校裡只有三個人:AKIRA YAMAOKA、我,以及如今成為年輕世代的設計師 偶像、曾為某位女歌手設計封面並創下無數百萬銷量的「K」先生。我們的音樂中毒程度 遠超常人,不只在學校,在整個城鎮裡都算是有名的音樂狂人。 但我們也不是什麼「御宅族」形象。YAMAOKA 是個非常受女生歡迎的傢伙。他不只是資訊 豐富,更擁有對音樂多角度的見解,是個非常有魅力的人。 當時的洋樂正值美式搖滾全盛期,但我們卻鍾情於歐洲音樂。從 ULTRAVOX、VISAGE、 JAPAN 到 Kraftwerk 這些電子音樂人,再到 The Doors、Velvet Underground 等等具有 強烈世界觀的藝術家,都深深吸引著我們。 我們幾乎天天跑去對方家裡聽唱片,圍著我那台破爛的合成器玩音樂遊戲。那段國中歲月 過去後,我們在高中開始走上不同的道路,自然也就失去了聯絡。 大約過了十年,我已經成為以音樂為主軸的「製作人」,每天為工作奔波。有一天,我終 於擁有難得的長假。偶然走進某家 CD 店,看到一個標題令我好奇,難得地主動買了一款 遊戲,那就是《Silent Hill》。 包裝上寫著:「本遊戲包含暴力場面與血腥描寫。」這種刺激性的宣傳詞正合我意,不太 正經地說一句,我就是那種人。我對「無毒娛樂」這種東西根本沒興趣。音樂也是一樣。 回想起來,我從沒憧憬過什麼模範生,頂多就是個想當壞學生的普通人。總之我買下遊戲 ,回家開機,一段精彩的開場動畫後,強烈的 Big Beat 音樂撲面而來。 第一個衝擊,是「遊戲音樂竟然也用了這麼前衛的聲音」。更令人震撼的是,它的完成度 極高。 不過,我記得包裝上並沒有標示作曲者,要等遊戲通關後才會在職員表看到。但可惜的是 ,我缺乏耐性,從來沒能破關,自然也沒看到結尾。 有一天,我的經紀人拿著一份傳真問我:「您認識山岡晃先生嗎?」原來他知道我的職業 與公司後,主動聯絡過來。我立刻打電話給他,決定了我們的重逢日。 記念重逢那天,他告訴我他正在 Konami 做音樂,而《Silent Hill》正是他的作品之一 。 我對這份「偶然」甚至說「奇蹟般的命運」感到無比驚訝。那位當年才華橫溢的中學生, 如今和我一樣從事音樂工作,而我也碰巧買了他的作品,並深深喜愛它。 想要用文字來表現這部作品並不容易。但正因它如此難以言喻,它才成為了「藝術」。 若要我在這裡嘗試解釋這部作品的內容,我會說它是一張「經歷過電子音樂洗禮之人所製 作的抽象搖滾專輯」。 如果電子音樂是現代音樂,那麼搖滾可以說是傳統音樂。「現代」與「傳統」這兩個對立 的概念,從古典音樂時代開始就彼此對立,一直到今天也沒變。但這部作品卻位於兩者之 間,稱得上是一部「和平的作品」。 然而,「和平」一詞所帶來的瘋狂,也深深刻印在這張專輯中。也就是說——這是一場「 宗教戰爭」。 從音樂人的角度來看,這就像是1960年代後半的迷幻運動——「為了和平而戰鬥?還是選 擇什麼都不做才是和平?」這也許正是這部作品向我們提問的主題。 在本作中,AKIRA YAMAOKA 演奏了所有的樂器。評論家也許會說這是「自我中心」,但我 認為這正是所有有藝術家意識的人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的確,如果付錢請演奏家來演奏,他們會展現高超技術。但那只是如同工廠流水線一般的 「管理產物」,稱不上「那個人的作品」。這是一種音樂商業化入侵創作現場的惡習。 當然,如果作品的意圖就是要展現集體的高超技術,那是另一回事。 但所謂「聲音導向」的創作,與時尚比較類似,真正重要的是作品所釋放出的「震動」。 而這才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家耗盡生命所灌注進去的東西。粗暴地說,那是一種「能感 受到創作者生命氣息的音樂」,也就是盡可能減去多餘雜音的作品(當然,樂團作品是例 外)。 也就是說——這部作品就是這樣的存在。 音樂家永遠不能忘記的,是無論創作手法與取向為何,最終都要在錄音帶上灌注「生命」 。 對我而言,這張原聲帶絕不是「替遊戲配上音樂」的作品。從旋律感強烈的吉他曲到工業 風格的音樂,每一首都像是一條線串連起整張專輯。 正如1960年代的迷幻音樂人,在專輯中將原聲吉他與塔布拉鼓等打擊樂共存般自然。 我真心希望你能從這部作品中,感受到與我相同的震動。 —t-kimur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59.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MEMUSIC/M.1749385677.A.180.html
文章代碼(AID): #1eHO7D60 (GAMEMUSIC)
文章代碼(AID): #1eHO7D60 (GAME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