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LCP產品總監:目標是想要LCP成為收視率最高的LoL賽區
文章來源:https://reurl.cc/LnXAOK
翻譯:Vivian Huang
〈Riot Piotr Pilich:目標是想要LCP成為收視率最高的LoL賽區|
亞太區域聯賽、財務狀況、和大洋洲的下一步〉
「我們希望LCP能夠充分代表賽區裡的每一個國家」
在2025季中邀請賽(MSI, Mid-Season Invitational)中差點擊敗 T1、淘汰掉歐洲隊伍
Movistar KOI後,CTBC Flying Oyster與隸屬的太平洋職業聯賽區(LCP, 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hip Pacific)依舊不斷的在英雄聯盟的國際賽事中嶄露頭角。
Sheep Esports獨家專訪了該地區的產品總監(Head of Product)Piotr Pilich;討論了
賽區的成長、財務架構、擴展隊伍數量的可能性、東南亞的新區域賽事,以及對大洋洲賽
區的願景。
可以先自我介紹一下、並分享自己做到目前職位的心路歷程嗎?
Piotr Pilich:我的電競之路是從2012年,在巴黎的 Wargaming.net 開始的。在2014年
左右我轉到了Riot,負責ECS(舊歐洲次級聯賽、European Challenger
Series)、歐洲LCS,最後是ERL(European Regional Leagues、歐洲聯
賽內的地區統稱)。後來我想要給自己找些新的挑戰,所以我加入了EA、
參與了幾個不同的專案,最著名的大概是FIFA和Apex Legends。大約在
2023年初,我回到Riot並負責了特戰英豪(VALORANT)東南亞賽區的部分
。一開始我主要負責的是他們的次級聯賽,然後在2024年初,我加入了英
雄聯盟團隊並參與LCP,擔任了產品總監一職。
可以解釋一下身為「產品總監」實際上的職責有哪些嗎?和聯賽委員(league
commissioner、北美賽區的其中一職)有甚麼差別?
Piotr Pilich:老實說好像沒有差太多。顧名思義,產品團隊負責的是產品,所謂的產品
指的是LCP以及整個亞太地區的生態系統。我們會跟多個團隊合作、有些是
外部有些是內部、大家各自負責不同特定的方面的運作。我們有競賽部,
負責制定賽制、賽程安排、規則、比賽當天的運作等等。有媒體部,專注
於賽事轉播;也有傳播部,像是今天出席的公關策略長Jun Jie Goh就是,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部門。作為產品管理的一員,我們的主要責任是
擬出策略和大方向,以便剩下的隊伍可以遵循,最後再想辦法直接或是間
接的執行。當然常常會有一些不屬於任何分部的雜項,那這些責任最後也
是落在我們身上。
https://i.meee.com.tw/19m4LY7.webp
Ban Chee,產品經理;Piotr Pilich,產品總監。圖片來源:Riot Games / LCP
在2024年加入團隊時,您對英雄聯盟太平洋賽區的初步評估如何?當時LCP的品牌重塑是否
已經在進行中?
Piotr Pilich:其實早在我加入之前,需要重作賽區的想法就已經存在了。但我加入之後
確實負責監督了大部分的討論策畫,所以各位有甚麼不滿的點的話我還是
算有責任啦。
總之這絕對不是2024才突然蹦出的東西,評估並決定方向等花了很多很多
時間。我也受到了許多比我更有經驗的人才的幫助,例如Chisin(Chee
Kok Ban)。回到你說的,PCS最初的設計是涵蓋了台港澳和東南亞,但不
包括越南和日本;出發點是好的,但以結論來說並沒有非常成功。這麼龐
大零散的賽區真的很難完全順利策畫,不管是地區、習慣、還是觀眾客群
的不同,都感覺讓我們沒有抓到PCS觀眾們的胃口。
這是我們從最一開始策畫LCP、還沒想好改名成什麼的時候就想解決的問題
。我們有意識到,重要的切入點是需要夠當地化、還有穩固架設各個次級
區域聯賽的制度。我們希望LCP能夠充分代表賽區裡的每一個國家。PCS的
架構其實給了我們很好的賽事基礎,也孕育了許多潛力滿滿的選手、滿腔
熱情的粉絲、和那份想證明自己賽區的渴望;但如果想要充分發揮這些特
點,可能就會需要對舊的賽制做出一點改變。
此類跨國賽事的行銷模式大概也是困難重重,畢竟贊助商等通常會偏好自家國內的客群;
我想您大概管理ERL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亞太地區的LCP是否也面臨了類似的挑戰?賽區裡
的廠商會多願意這麼「國際化」?
Piotr Pilich:確實跟ERL有很多很像的地方。主要有兩個需要考慮的點;首先,不管是多
大還是多小的聯賽,都會需要一定的規模。因為要有夠多的隊伍、選手、
贊助商等才能維持運作,所以有的時候就會不得不合併不同國家的客群。
雖然像是韓國的LCK確實可以在國內自力更生,但大部分的市場都還是離他
們有段距離。不過就像你提的,大部分的廠商運作的模式都不太能handle
一整個亞太地區的推廣。挑戰就在於他們通常都會比較針對特定區域。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其實眼光放大一點也有好處。總之就是會需要找到夠
合適的夥伴和合作對象。我相信我們已經算蠻有成果;越南、台灣、日本
、大洋洲等地都有不錯的的合作夥伴。這種經營方式和其他賽區差很多。
我們會需要和他們分擔各種業務,包括投資、職責、商業模式等,畢竟他
們都比我們更熟悉當地的語言及生態。比如說台灣的鍇睿國際就是負責當
地的官方中文轉播製作,因為他們比較熟悉自家的觀眾還有可能的贊助商
等。會對一整個亞太地區有需求的廠商真的有限,所以我們都是先找到在
地的代表負責運作local的部分,之後再想辦法把這些所有不同的分支用
LCP串在一起。
除了倚賴一般廠商贊助之外,是否有考慮其他的盈利模式?LCP現階段在財務的部分上能稱
上自給自足嗎?
Piotr Pilich:因為會討論到Riot的內部運作,所以具體細節我就先不提了,但整體來說
,我們當然 一直都在尋找不同的收入來源,無論是贊助、轉播權、長期合
作、實物贊助;其他廠商、政府或觀光局的不同合作等等。經營這些一大
堆很明顯的都需要花錢,所以我們也有一直在找新的商機。
我一樣不能透漏甚麼細節,但我們第一年根本還沒有結束咧,所以真的是
完完全全的還在認真測試新的東西,在一個成長的階段。還在研究我們到
底是獲得哪種關注度、哪些廠商有興趣合作、還有隊伍在國際賽事中的表
現之類的。所以說我就算現在給得了你一個數字,它大概也會很快就變。
我們一直都有在考慮長期發展,絕對不是今年搞一搞就炸了就閃人。我真
心希望不管是對我們、還是對我們的合作夥伴們來說,業績都能夠持續成
長,這樣才能為我們的隊伍和粉絲們都多做一些。
https://i.meee.com.tw/LEzyPA7.webp
LCP管理團隊的一部分。圖片來源:Riot Games / LCP
您會不會覺得CFO等隊伍在國際賽事上的強勁表現有助於提升賽區名氣、進而幫助行銷推
廣賽區?
Piotr Pilich:這是一定的。CFO這樣的隊伍能和T1打滿時,關注度會一瞬間暴增。那種亮
眼的表現就是我們賽區能吸引目光的絕佳機會,其實現在已經很有感覺了
。真的都是我們自家隊伍的功勞。我們其中一個想要專注於提昇的點就是
賽區整體的競爭力,你如果看AWS的那個Global Power Ranking(全球戰力
排名), CFO正是唯一不斷直衝上前的隊伍,甚至順便連帶提升了剩下LCP
隊伍的排名。考慮到賽區才剛做起來,這對我們來說超重要的。當然這不
是我們唯一的指標啦,但真的是很有感的開始。
甚至在賽季開打之前,你就可以感覺的到那種網友意見的轉變。賽區又小
又散的時候,除了缺乏競爭力和關注度之外,有一種不團結力量小的感覺
。大家都覺得我們是外卡、次級賽區、出國馬上回家的隊伍。但現在情況
有變,就算不討論國際賽的賽制改變什麼的,大部分人原本對LCP可能一點
印象都沒有。那種從「這些人是誰啊?」,到現在能認可我們是能抗衡中
韓隊伍的賽區的感 覺真的備感欣慰。
當然也要歸功於這些隊伍這麼努力的幫我們增加曝光度,他們比賽的表現
成功在國內外擄獲了許多粉絲。雖然我們每個隊伍都有分別代表不同的國
家,但那種跨越國界、遍佈整個賽區的熱血還是完完全全存在的。粉絲們
開始支持的是整個LCP賽區,已經不只是單一個自家隊伍了。尤其你看國際
賽事上,大家都有那種「只要是LCP的隊伍、就是我的隊伍」的感覺。
考慮到賽區的多樣化,可以分享一下前期試著聚集不同觀眾群們的挑戰和策略嗎?
Piotr Pilich:是真的很複雜。尤其我們涵蓋的語言和地區真的太廣了。一開始重建賽區
的時候,想辦法捕捉到每個國家、文化的多元性就是我們一個很大的目標
。我們品牌本身應該有蠻成功的抓到這點,尤其是logo的設計還有其理念
,我覺得都真的有傳達到我們賽區內不僅包羅萬象卻又團結齊心的感覺。
我們知道絕對不能一體適用。在轉播,甚至是整體的文化傳遞方面,我們
有認真想辦法展現出各地區的特色;每個國家有當地的習慣、偏好、梗等
,就是想要抓住這些來強調。
近期像是在越南,當我們推出Tóc Tiên翻唱Bite Marks的影片(而且把
它和官方比賽綁在一起)時,越南粉絲們就開始瘋狂二創,還拿KPOP和越
南肥皂劇去改編甚麼的。我自己是看不懂,但是我覺得超神的。我們就是
最喜歡看到這種東西。最近你應該也有看到MSI的時候台灣在發炸雞排,
CFO幫台灣粉絲們賺了超多份的,那也很神。這就是我提到的、不同區域的
文化差別。
這就是我們希望LCP能成為的、是一個讓不同的粉絲群能有這樣特別互動的
地方。不論你來自LCP的哪裡,在國際舞台上我們能互相為同樣的隊伍喝采
、回到賽區內時再互相較勁,這種亦敵 亦友的關係正是我們希望能在LCP
推崇的。粉絲們也很喜歡這種跨越國界的同盟關係。
LCP有來自越南、日本、大洋洲和台灣的隊伍,是相當多元的組合。不過在前幾個賽季中日
本和大洋洲的隊伍們似乎表現有點不盡人意。您認為這個差距是可以隨著時間解決的嗎?
還是有考慮做任何會幫助這些區域的改動嗎?
Piotr Pilich:我們其實一直都有在想這件事情。在選擇參加的隊伍時我們有認真考慮到
公平、平衡性;在看主要的聯賽區域,像是VCS、PCS、LJL的時候,我們都
是評估過該地區的觀眾分布和活躍性等才做出了最終決定。當然也有這些
區域以外的客群,有些也慢慢開始活躍了。在組隊的部分我們確實有設下
一些比較嚴的限制;雖說我們想要LCP裡面的選手們,都能以代表LCP的身
分在國際賽事上為我們爭光,但還是希望這些不同的隊伍們、能和自己代
表的次要區域保有一份親 切感在。
我們選擇日本和大洋洲隊伍的時候,其實他們當時的表現還不錯欸。像是
SHG 2024有進世界賽啊,所以我不太想要以他們現在的表現下定論,但也
不能說你不對。他們的地區比較小、以前世界賽的席位沒有這麼多、也比
較少機會和其他中韓的隊伍們練習。尤其是大洋洲的隊伍,就真的客觀來
說離大家很遠;就算找的到韓國隊伍和他們打練習賽,那個網路延遲一定
會很不方便。
也不是說我們完全不想插手,問題不會解決自己。但提升一個地區的競爭
力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舉例ERL來說,他們在很久以前就成立了,但是我們
也是花了四到六年的時間才真正看到成果。現在ERL已經有一個很完善的制
度,為歐洲賽區帶來了許多生力軍,但過程是真的相當漫長。
不管怎麼樣,這些隊伍們現在在賽區內還是能暫時得到一些好處吧,像是
每周都一定有把認真的比賽可以把、或是獲得曝光度等。隨著我們擴展選
手的招募和結合更多不同的國家區域,我想這個體系就會慢慢變得更多元
、更競爭;大家也會有更多和不同隊伍互相切磋進步的機會。
https://i.meee.com.tw/LDxwvij.webp
CTBC Flying Oyster,LCP 2025第一賽季的冠軍。圖片來源:Riot Games / LCP
可以再解釋一次LCP隊伍選手國籍的限制是怎麼運作的嗎?像是大洋洲的隊伍一定要有大洋
洲的選手,而日本的隊伍一定要有日本選手這樣?
Piotr Pilich:對,基本上差不多是這樣。你區域裡的隊伍一定要有一定數量的當地選手
。有點複雜 ,因為你要考慮到一些特定隊伍裡的特定選手,如果認真溯及
既往那基本上會直接炸掉一些現有的隊伍名單。但一般來說如果你是新建
的隊伍,那隊裡一定要有過半的選手是來自該區域的。每個區域要確切怎
麼分劃國籍等都不太一樣,但大致上就和提過的一樣,每支隊伍都應該要
是能夠代表自己區域認同的。
聽起來很像ERL有的LTR(locally-trained representatives, 當地受訓選手)系統。您可
以說明一下具體需要多少個這樣子歸化的選手嗎?
Piotr Pilich:首先你會需要三位登錄為LCP賽區的選手,登錄的詳細條則總之是依照官方
的IMP系統決定。毀了我不是很確定,競賽部門絕對會殺了我。沒記錯的話
接下來隊伍會需要至少兩位來自「該區域」的選手,所以像是日本的SHG就
會需要至少兩位LJL的選手,不溯及既往這樣。
我想提一下2020年的LCP區域,當時該地區在與LST(League of Legends SEA Tour)合併
後就多了很多東南亞國家的代表。現在東南亞的特戰英豪生態圈也正有許多電競組織活躍
參賽,假設如果能夠擴增到十個席位,您認為LCP有沒有吸引這些組織、建立英雄聯盟戰隊
的機會?這種擴展通常反之代表著各個席位的價碼將會有更多分母,那這樣子財務上是否
可行?
Piotr Pilich:其他區域有沒有可能來上演個東山再起?一定有可能的,我們現在也有往
那個方向在做準備。我們現在就有升降賽可以打,只保留了VCS、PCS、LJL
來當常備軍。除此之外,我們這個賽季在東南亞的部分也有五個新的次級
區域聯賽。很多昔日活躍的小區域都正在慢慢準備回歸,而LCP也有為他們
保留晉級的機會。從現在起,我們會認真觀察他們的表現、運作模式等,
然後再做需要的調整。無論如何,他們一定會有晉級的管道,而我們也會
再三確保管道之通順。
至於你提到的增加到十隊,是還沒有完全排除掉可能性,不過當初選擇了
八隊至這個數量真的是深思熟慮後才做的決定。我們賽區沒有在賣席位的
,所以你說的「價碼」比較不是這樣子算;但其他像是商業方面或是任何
財務報酬的部分確實就會需要跟更多人平分。
賽區才剛創立,我們還是想要有留給自己應變的空間;像是調整賽程、賽
制,或是任何別的新玩法。像是我們現在在嘗試的單挑選邊環節,也許多
了兩隊之後還是可以這樣玩,但是一定會讓賽 程變得更加冗長。我們還是
希望八個隊伍全部都可以得到夠多的照顧。如果你是前幾名的強隊可能沒
什麼差,一樣可以出國、領獎金、推廣品牌、拿贊助甚麼的。但要考慮到
擴展對中後段班的隊伍的影響;所以近期應該是不會擴展。
條件如果都合適的話我們就會出手啦。擴展一直都比縮減容易,所以我們
是真的有在想,但短期來說八隊應該還是一個不錯的中間值。誰知道,如
果新的次要區域們真的表現得很優秀、也對認真合作有興趣的話,我們反
而就會一定會需要增加席位才能抓住他們的市場。總之我們一直都有在考
慮。
https://i.meee.com.tw/IIAVfzQ.webp
LCP 2025季中總決賽,CFO vs GAM。圖片來源: Riot Games / LCP
如果LCP在未來擴展,維持區域代表數量的公平性對你們來說多重要?會先想要給東南亞的
新隊伍們機會,還是開放給現有的區域更多席位?這種balance會很難抓對吧?
Piotr Pilich:這是真的,有幾個原因。一來我們的合作和客座席位,其實本質上來說除
了一個要打升降一個不用之外,兩種沒有什麼差別。真的要硬起來維持所
謂的「公平」的話,我們直接把所有人都改成合作夥伴,然後自己手動挑
選哪個國家區域可以派出多少代表就好。但這個生態系一直在改變,我們
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想要用甚麼方式、要找哪些隊伍才能維持公平性。
所以我們才會有升降級的制度,就是拿來給我們調整的空間。比如說現在
菲律賓嚴格來說組織規模還沒有非常完善,但如果關注度突然暴增、粉絲
支持度上升、贊助商願意投資、選手變強等,那他們就可以有一個明確的
目標可以前進,就是拿下外卡席位。我們也有設下限制,避免變得像PCS那
樣子,到最後大部分都只有台灣隊伍在玩。如果大部分的賽事管理等都在
台灣運作,中文的內容佔多數、贊助商也是往台灣的客群在想,那台灣的
隊伍自然會有優勢,有比較好的表現。選手強度也是一樣,比較多人玩、
有競爭力的伺服器自然會磨出比較厲害的玩家。
正確的玩法應該是抓一個剛好的平衡,放任不同區域不同隊伍們互相切磋
較勁,大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感覺;但同時也要確保有能夠和各個區域
接地氣的隊伍。我不覺得我們現在的制度會需要被大改,但我們也還在觀
察。第一次升降級都還沒有開始打咧,所以看到時狀況如何啦。
誰強誰弱當然會有風水輪流轉的可能性,但如果沒有什麼狀況的話,我們
應該還是會保留某種程度上的區域保障機制。有趣的點是,目前賽區中表
現最好的兩隊隊伍都是主打單一市場,一個越南一個台灣;他們明明可以
混搭不同國籍的選手,但就算沒這樣選也還是一樣強。等到升降級開始打
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看不同次級區域聯賽怎麼證明自己了。
亞太地區有許多新的地區聯賽;有些是回歸的像菲律賓的Liga Republika、有些則是全新
的像泰國的LoL Thailand Series、印尼的Nusantara Cup、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Titans
Cup,以及印度的Legends Ascend South Asia。必須說印度會有這種規模的聯賽可以說是
史無前例。您對現在的制度、這些聯賽目前有甚麼想法嗎?會覺得未來幾年可能有什麼需
要改動的空間嗎?
Piotr Pilich:當然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制度的部分其實差別蠻大的,我覺得不錯的點
就是這些不同的聯賽,都是交給我們當地的Riot分部負責的。我們已經不
想拿同一套作法,硬塞給不一樣族群了,都是讓大家自己摸索發展的方式
。很多時候就真的只是「哈囉我們授權給你了喔」,然後當地負責的人就
自己施展他們的魔法了。
目前還算都很順利,我唯一希望明年能改進的可能就只有早點開始打當地
聯賽吧。其實不是他們的問題,LCP排程的真的很快、時間也很緊迫;但他
們如果能夠早點開始,能做的也就更多。值得欣慰的點是,我們已經和這
些當地的合作夥伴訂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所以我很期待看到他們越做越
大越有組織性。這不只是對我們、對他們來說重要,對參賽的隊伍來說也
很重要。
這一定會是挑戰,我們適者生存的這種制度會讓規模比較小、剛開始發展
、缺乏競爭力的區域可能連自己的聯賽都辦不成。那在那樣的情況下,就
會需要和其他區域合併或是重組。還不確定確切會怎麼發生,但我想就跟
我們一直以來的解決問題的過程會是一樣的:找出哪些部份湊效、哪些部
份需要調整、哪些地方可能需要合併或著拆組。
總體而言,我很期待看到新隊伍和新區域們的表現。對我們來說這是全新
的運作模式,一個以長遠的成長永續性為主軸的模式;這樣才能讓這些不
同的次級區域聯賽能夠活下來、能夠在產業起伏中生存。他們會需要自然
演化、調整、適應、演進。
https://x.com/lolpacificen/status/1946399737282011167
您提過說不同區域聯賽之間的結構會不太相同,那財務相關的部分是怎麼運作的呢?授權
承辦時的收費方式、可能可以鼓勵長期合作的任何利潤分配模式等是怎麼決定的呢?
Piotr Pilich:細節我就不提了,因為每個區域其實都有點不同。整體來說就和我們以前
跟VCS、LJL、PCS合作時一樣,和當地的夥伴討論要怎麼進行才合理、要怎
麼一起完成等,絕對不是「好,我給你錢你自己想辦法」這樣。
有的時候會是傳統的承包模式,有的時候是我們直接授權給當地的廠商讓
他們自由發揮。這種發揮的空間對於這麼需要量身打造的賽區真的很重要
,畢竟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永遠都在變。當地的這些合作對象們會比我們
更熟悉自己的客群、環境、市場、隊伍之類的所有東西。他們比官方這裡
更擅長策畫如何促進當地的發展。
當然身為官方我們也會盡量支持他們。像你現在如果上新加坡服看,當地
的Titans Cup就被放在首頁推廣。我們對當地提出的意見一直都是保持著
相當開放的態度,只要能幫上忙的我們都很願意做。就是一起測試新的提
案、一起變得更好這樣。
寮國、柬埔寨、汶萊和緬甸等國家目前都沒有代表的隊伍或是聯賽。要怎麼解決這些例子
呢?隨著賽區的發展,未來有沒有可能有更多不同的區域聯賽?
Piotr Pilich:嗯當然。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想我們當初應該要表達的清楚一點。只要
是在LCP覆蓋的區域內的任何選手都算是「LCP賽區所屬選手」,而且是可
以參賽LCP的。現在我們也暫時拿PCS來涵蓋任何沒有被算到、我們落掉的
區域。
像我先前有提到的,新的區域聯賽會需要他們自然產生。我們不太可能硬
憑空捏出一個市場,這一定會翻車。像在ERL裡面,有些區域聯賽運作的相
當不錯,而其他的可能就會需要合併或是被吸收這樣。就都會是一個自然
發展的現象吧。當然如果真的冒出太多區域聯賽的時候,我們才會需要想
辦法設一個上限,但我覺得還有段距離啦。反之而論,如果你是對電競賽
事活動有熱情的廠商或團隊,然後也覺得自己當地有足夠的選手粉絲客群
,那就應該放手一搏,沒什麼不做的理由。
在撤下LCO後,Riot對於大洋洲區域的下一步會是甚麼?
Piotr Pilich:或許可以給大家預告一下。我也想直接講,但很快就會揭曉了所以我不想
透漏太多。LCO當初的問題很多,有些是我們討論過的、也有些是一般區域
聯賽都會常碰壁的點。大洋洲地區依舊還算是我們賽區很大的一份客群,
所以我絕對不會放任他們不管。確切的制度可能還有待觀察,但至少短期
來說,不管這條路會多崎嶇,一定會幫他們開通一條到LCP的路。我們現在
還 想辦法找長期的解決方案,不管是計畫合作模式、合作對象等。那個部
分就再讓我們煮一下,總之應該很快就會有相關的消息出來了。
https://x.com/LCO/status/1836959462642569447
聽起來今年大洋洲可能會有較精簡的資格賽,甚至可能由Riot直接插手,然後明年你們會
找長期的合作夥伴,跟其他新的區域聯賽一樣。是這樣嗎?看來你們還沒有找到對的合作
對象來穩定大洋洲方面的運作?
Piotr Pilich:不予置評,但這絕對是我們有在處裡的部分。就像我說的,撤掉LCO的本意
絕對不是不想管大洋洲了然後假裝他們不存在這樣。最糟最糟的狀況下他
們還是會算成PCS的一部分,而且硬要說的話也不是壞事,畢竟很多其他區
域也是這樣子運作的。
確實有一個正在進行的解法。我講話要小心一點,不想要給你們錯誤的期
待,但總之我們正在趕出一個,比直接把他們塞進PCS更好的做法。不敢說
會好上多少,呃抱歉我一直講得很籠統因為這些是內部資訊。雖然現在有
持續在找,但實際上如果要和長期合作夥伴實做任何活動,都會等到明年
。我大概只能說到這樣,總之接下來密切關注一下我們的公告,很快就會
有消息了。
Riot現在已經把每個地區的roadshow限制到一年一次,但像是LEC也有讓隊伍在賽季中策劃
不同的提案,比如說他們的roadtrip。考慮到LCP本身的多樣化,類似的活動您有考慮過舉
辦嗎?這種模式常態化的話您認為是可以持久的嗎?
(註: roadshow,即巡迴演出,指不同隊伍把比賽拉到自己主場進行,順勢舉行一系列的
相關活動。例LCK的T1 Homeground活動、平常在柏林舉辦的LEC賽事,在他們的roadtrip活
動中遷移到西班牙隊伍MKOI和法國隊伍KC各自的主場等。)
Piotr Pilich:喔是的,我們有注意到這點。我們參考了MKOI和KC在歐洲地區的案例,也
看了T1和其他LCK隊伍的作法。說實話我們大家光處裡新賽區的建立、處理
本來就要飛來飛去打比賽的LCP隊伍們已經忙不過來了,但這絕對是我們會
多加討論的點子。可以感受到會是把活動和隊伍關注度帶入不同市場的機
會。
也不只是大比賽,季後賽和決賽等也是我們有在注意的地方。打到最後雖
然只會有一隊是冠軍,但我們還是可以舉辦各種相關的小型活動,不管是
官方的也好、戰隊自己策劃的也好。會是一個讓不管在哪裡的觀眾可以有
參與感的機會。
https://x.com/lolpacificen/status/1936972334101115275
首次的LCP總決賽將會在越南峴港舉辦。您是如何決定這個地點的?有沒有其他認真考慮過
的選項可以和我們分享?
Piotr Pilich:我們考慮的是整個賽區,所以我們最終才決定了和FPT合作,並選了越南峴
港。幾個標準;第一個是我們粉絲群在哪裡,活動一定要舉辦在夠多粉絲
能現場參與的地方。再來就是我們在哪裡有好的合作夥伴,那除了一般廠
商之外也要看像是市政府、觀光局等,看誰想要把這種線下的電競活動帶
給自己當地的粉絲們。
然後還有可行性的問題,物流、簽證、成本、賽程......有沒有合適的場
館等,這些都是考慮的因素。評估這麼多後才決定了我們的合作夥伴FPT還
有峴港市。加上大家都知道越南是我們數一數二大的客群,對吧。當然我
們希望每個地區的粉絲都能趕快和我們實體見到面,所以我們以後都會繼續
探索不同的選項。明年會在哪還很難說,但我們一定整個地區都會考慮的
。
First Stand 2027距今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但會在亞太地區舉辦這點是相當令人期待的。
您是否已經開始尋找可能的主辦國或是主辦區域了?
Piotr Pilich:我其實沒什麼能分享的。這已經不是我們有沒有開始了,是我們根本從來
沒有停止尋找。這種國際賽事能帶到我們的地區超級無敵大條的。總之不
管是我們平常就有在找的合作商也好、特定主辦城市也好;有和我們成功
合作過的更好,都會是我們考慮此活動的合作對象。
我是真的沒有消息可以透漏,我也很想要趕快和粉絲們公布。就客群來說
可能就會和剛剛討論roadshow的狀況一樣,要考慮到一整個賽區。有些地
點固然會比較合理,還有比較有經驗的、比較有興趣的夥伴在哪裡之類的
;但我暫時還不會想要把任何選擇劃掉,真的太早了。
您對LCP目前的成果算滿意嗎?有沒有未來特別想改變的地方?還是什麼有感覺不太對的大
方向是您會想要做出改動的?
Piotr Pilich:好首先,我是非常滿意的。我覺得我們表現的很好欸。說「我們」的時候
當然是包括了各個團隊、組員、合作廠商等,大家都表現得很好。還有很
多路要走;我們的目標是想要成為各國收視率最高的LoL賽區,不只是全球
加起來的總數。目前的進度相當不錯。
線下場館的開幕雖然當初有些delay,但能開放給觀眾入場真的超讚的。我
們的運作越變越順暢,比賽的觀看數也來到了破紀錄的48萬人。開幕周的
那個順利程度真的是前所未見的,接下來的例行賽也幾乎每周都坐得滿滿
,所以我超級滿意的。目前絕對算是成功。
想改變的點?這樣要超時了,我可以講上幾個小時吧。沒有我特別不滿意
的點啦,我們還是要靜觀其變,年底總結後再回來討論今年的表現吧。我
個人是希望能有多一點和粉絲互動的管道、更多不一樣的線下地點、更多
比賽日。要真的實行會超級多工的。但這是我個人想要看到的、一個我們
正在朝向的目標吧,說不上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除此之外,可能就是想要
更有效率一點。
您對LCP三年後的願景是什麼?
Piotr Pilich:我想大概會和現在差不多吧,希望能夠再拿一次世界冠軍!還有很多別的
目標,像是我說的收視率最高、競爭度提高、夠多觀眾、夠好的商業經營
模式等。有做到這些的話其實都會反過來回饋到我們的粉絲,能對我們賽
區這個「產品」有好的評價。我們還在調整、還在找和觀眾們最好的溝通
和互動模式。這個願景很籠統啦,但我心目中也沒有一個特定的數字。我
們的目標差不多就是這樣。
-----------------------------------------------------
最後補上譯者的推特跟threads
他平常也會分享一些LTA或是英文圈的資訊,有興趣的話可以追蹤他
https://x.com/b1ackparadex
https://www.threads.com/@__vivianh
--
大人も間違える。
たから、他人の間違いを…
許せる大人になってください。
--山路一豐《ゆとりですがなに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29.1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oL/M.1753809949.A.EC3.html
推
07/30 01:28,
13小時前
, 1F
07/30 01:28, 1F
→
07/30 01:31,
13小時前
, 2F
07/30 01:31, 2F
噓
07/30 01:36,
13小時前
, 3F
07/30 01:36, 3F
補充一下,這位不是說LCP要多打BO3的Ban,是比Ban更上面的人
噓
07/30 01:43,
13小時前
, 4F
07/30 01:43, 4F
噓
07/30 01:44,
13小時前
, 5F
07/30 01:44, 5F
你沒推到啊QQ
※ 編輯: laviyu520 (123.194.129.193 臺灣), 07/30/2025 01:50:16
推
07/30 01:49,
13小時前
, 6F
07/30 01:49, 6F
推
07/30 01:52,
13小時前
, 7F
07/30 01:52, 7F
→
07/30 01:52,
13小時前
, 8F
07/30 01:52, 8F
推
07/30 02:03,
13小時前
, 9F
07/30 02:03, 9F
推
07/30 02:12,
13小時前
, 10F
07/30 02:12, 10F
推
07/30 02:12,
13小時前
, 11F
07/30 02:12, 11F
→
07/30 02:13,
13小時前
, 12F
07/30 02:13, 12F
→
07/30 02:14,
13小時前
, 13F
07/30 02:14, 13F
推
07/30 02:22,
12小時前
, 14F
07/30 02:22, 14F
推
07/30 02:26,
12小時前
, 15F
07/30 02:26, 15F
→
07/30 02:27,
12小時前
, 16F
07/30 02:27, 16F
推
07/30 03:17,
11小時前
, 17F
07/30 03:17, 17F
噓
07/30 03:28,
11小時前
, 18F
07/30 03:28, 18F
→
07/30 03:34,
11小時前
, 19F
07/30 03:34, 19F
→
07/30 05:31,
9小時前
, 20F
07/30 05:31, 20F
噓
07/30 05:32,
9小時前
, 21F
07/30 05:32, 21F
→
07/30 05:32,
9小時前
, 22F
07/30 05:32, 22F
推
07/30 06:04,
9小時前
, 23F
07/30 06:04, 23F
噓
07/30 06:08,
9小時前
, 24F
07/30 06:08, 24F
→
07/30 06:09,
9小時前
, 25F
07/30 06:09, 25F
→
07/30 06:14,
9小時前
, 26F
07/30 06:14, 26F
推
07/30 06:14,
9小時前
, 27F
07/30 06:14, 27F
噓
07/30 06:25,
8小時前
, 28F
07/30 06:25, 28F
噓
07/30 06:28,
8小時前
, 29F
07/30 06:28, 29F
推
07/30 06:30,
8小時前
, 30F
07/30 06:30, 30F
噓
07/30 07:01,
8小時前
, 31F
07/30 07:01, 31F
→
07/30 07:01,
8小時前
, 32F
07/30 07:01, 32F
→
07/30 07:02,
8小時前
, 33F
07/30 07:02, 33F
→
07/30 07:15,
7小時前
, 34F
07/30 07:15, 34F
→
07/30 07:15,
7小時前
, 35F
07/30 07:15, 35F
推
07/30 07:22,
7小時前
, 36F
07/30 07:22, 36F
噓
07/30 07:31,
7小時前
, 37F
07/30 07:31, 37F
→
07/30 07:39,
7小時前
, 38F
07/30 07:39, 38F
噓
07/30 07:48,
7小時前
, 39F
07/30 07:48, 39F
→
07/30 07:50,
7小時前
, 40F
07/30 07:50, 40F
推
07/30 08:00,
7小時前
, 41F
07/30 08:00, 41F
噓
07/30 08:00,
7小時前
, 42F
07/30 08:00, 42F
推
07/30 08:14,
7小時前
, 43F
07/30 08:14, 43F
→
07/30 08:14,
7小時前
, 44F
07/30 08:14, 44F
推
07/30 08:20,
6小時前
, 45F
07/30 08:20, 45F
噓
07/30 08:21,
6小時前
, 46F
07/30 08:21, 46F
噓
07/30 08:22,
6小時前
, 47F
07/30 08:22, 47F
推
07/30 08:29,
6小時前
, 48F
07/30 08:29, 48F
→
07/30 08:29,
6小時前
, 49F
07/30 08:29, 49F
推
07/30 08:32,
6小時前
, 50F
07/30 08:32, 50F
推
07/30 08:33,
6小時前
, 51F
07/30 08:33, 51F
推
07/30 08:37,
6小時前
, 52F
07/30 08:37, 52F
噓
07/30 08:40,
6小時前
, 53F
07/30 08:40, 53F
噓
07/30 08:41,
6小時前
, 54F
07/30 08:41, 54F
→
07/30 08:41,
6小時前
, 55F
07/30 08:41, 55F
推
07/30 08:42,
6小時前
, 56F
07/30 08:42, 56F
→
07/30 08:42,
6小時前
, 57F
07/30 08:42, 57F
→
07/30 08:43,
6小時前
, 58F
07/30 08:43, 58F
推
07/30 08:43,
6小時前
, 59F
07/30 08:43, 59F

→
07/30 08:47,
6小時前
, 60F
07/30 08:47, 60F
噓
07/30 08:47,
6小時前
, 61F
07/30 08:47, 61F
→
07/30 08:48,
6小時前
, 62F
07/30 08:48, 62F
噓
07/30 08:50,
6小時前
, 63F
07/30 08:50, 63F
噓
07/30 08:59,
6小時前
, 64F
07/30 08:59, 64F
→
07/30 09:13,
6小時前
, 65F
07/30 09:13, 65F
推
07/30 09:13,
6小時前
, 66F
07/30 09:13, 66F
噓
07/30 09:17,
5小時前
, 67F
07/30 09:17, 67F
推
07/30 09:27,
5小時前
, 68F
07/30 09:27, 68F
噓
07/30 09:31,
5小時前
, 69F
07/30 09:31, 69F
噓
07/30 09:34,
5小時前
, 70F
07/30 09:34, 70F
噓
07/30 09:44,
5小時前
, 71F
07/30 09:44, 71F
噓
07/30 09:46,
5小時前
, 72F
07/30 09:46, 72F
噓
07/30 09:50,
5小時前
, 73F
07/30 09:50, 73F
噓
07/30 09:51,
5小時前
, 74F
07/30 09:51, 74F
噓
07/30 09:58,
5小時前
, 75F
07/30 09:58, 75F
噓
07/30 09:59,
5小時前
, 76F
07/30 09:59, 76F
推
07/30 10:01,
5小時前
, 77F
07/30 10:01, 77F
噓
07/30 10:03,
5小時前
, 78F
07/30 10:03, 78F
→
07/30 10:03,
5小時前
, 79F
07/30 10:03, 79F
→
07/30 10:26,
4小時前
, 80F
07/30 10:26, 80F
推
07/30 10:56,
4小時前
, 81F
07/30 10:56, 81F
→
07/30 10:56,
4小時前
, 82F
07/30 10:56, 82F
推
07/30 11:03,
4小時前
, 83F
07/30 11:03, 83F
噓
07/30 11:04,
4小時前
, 84F
07/30 11:04, 84F
噓
07/30 11:23,
3小時前
, 85F
07/30 11:23, 85F
推
07/30 12:08,
3小時前
, 86F
07/30 12:08, 86F
噓
07/30 12:19,
2小時前
, 87F
07/30 12:19, 87F
→
07/30 12:29,
2小時前
, 88F
07/30 12:29, 88F
→
07/30 12:47,
2小時前
, 89F
07/30 12:47, 89F
推
07/30 12:58,
2小時前
, 90F
07/30 12:58, 90F
噓
07/30 13:22,
1小時前
, 91F
07/30 13:22, 91F
→
07/30 14:00,
1小時前
, 92F
07/30 14:00, 92F
LoL 近期熱門文章
17
48
PTT遊戲區 即時熱門文章
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