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惡靈古堡

看板BioHazard (惡靈古堡)作者 (阿治)時間17年前 (2007/05/02 03: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afflect (Mr.Q)》之銘言: : ※ 引述《danccshoei (水的啦)》之銘言: : : 問個跟遊戲怎麼玩比較沒關係應該可以吧 : : 今天把惡靈古堡跟其他殭屍型的電影做了個參考 如活人生吃 活屍禁區等 : : 想到一個問題 裡面的殭屍是怎麼生存的 : : 在惡靈古堡電玩裡 都是一開始就已經全城市的人已經是殭屍了 : : 比較有提到起緣的地方大概就是一個博士他研發的病毒要被搶 : : 他就打在自己身上 於是自己變殭屍 : : 那我想問的就是 他變成殭屍後 是死掉了嗎? : 理論上是死掉了 這一型的g病毒 是會產生出新的生物g : 這g生物 藉由寄宿宿主的身體來取得食物 當養分愈來愈足夠 : g生物慢慢成型 最後把整個宿主給取代掉 但在二代裡面 : g好像只是為了生存下去而進化 第一型態時還嘗試找尋與自己基因最相近的 : 女兒 雪莉 來繁衍後代(不是不倫喔 是給她灌g病毒) : 由博士進化而成的g 最後變成一大團肉球(一直吃屍體) : 不過為什麼博士不是變殭屍 而是成功的生成g生物 就不清楚了 : 可能為了劇情吧 一代跟聖女密碼有提到 若是不能抵抗這病毒強大快速 : 的新陳代謝 最後導致細胞崩潰受損 只剩下吃得意識 一般來說我們的威廉博士沒有變成僵屍,而是變成一個大怪物,是因為所感染的東西不同 G病毒跟T病毒最大的不同在於對感染者的影響。 T病毒充其量只是快速增加感染者的新陳代謝,在新陳代謝速度異常時產生怪異變化。 G病毒甚至能改變宿主的DNA,使其能夠在短短時間內產生進化。 所以我們會看到G在二代中總共會有六種形態 第一種G的幼體,他是謎樣肉塊進化而成的,在遊戲中剛遇到時,可以看到肉塊長出四肢。 再來剩下的五種就全是威廉博士,也就是泛稱的G-1到G-5。 也可以說是威廉博士的進化史。 因為威廉博士不斷的被主角兩人作掉,所以他也只好不斷進化, 到最後就變成有很多觸手的大肉塊。 : tyrant是無數的人體實驗中 極為珍貴的成功體 : Alexia是以低溫長時間控制病毒的活動 慢慢對病毒免疫 (15年呀...) : 但是根據二代的利卡解釋 最具活力的殭屍在眾多敵人中脫穎而出 : 取得足夠的養分的話 就會進化成利卡(這邊我忘記是 遊戲裡面的資料 : 還是 其他書報告) : : 可是看起來還是有智慧的阿 boss級的能力更高 跟強化的人類一樣 : : 不像一般的殭屍只會慢慢的走過來給你殺 : 又因為病毒超高的新陳代謝能力 讓已失去活力的細胞 重新運作 : 就是已死的人 若是感染病毒 細胞也會重新活起 而腦袋受不了快速代謝 : 的刺激而受損 但是想要活下去 要必須要取得能量 最後殭屍腦袋 : 只剩下為了吃而行動的意義 : 為什麼不會殭屍吃殭屍咧 以現實來說 這點就很怪 : (雖然說一代的洋館地下室有殭屍吃殭屍的鏡頭...) : : 所以變殭屍後 是那個人應該就死了吧 應該沒有心跳了 : : 那他應該也不會呼吸了 不呼吸的話應該也腦死了 沒有思考能力 : : 可是電影跟遊戲中的殭屍好像並非如此 他們還會看到活的人就衝上去要吃 : : 表示他們還有感應的能力 但他們衝上去吃後 是真的把那個人的肉吃掉嗎 : : 他們已經沒有消化能力了 他們怎麼吃人 : : 他們怎麼會有力量去做這些動作 他們已經沒有心跳了 怎麼會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 : : 要站起來 要吃人 要幹麻幹麻 我們知道 人是靠吃飯進食補充體力的 : : 靠大腦連結軀幹來移動四肢 殭屍們呢 他們是怎麼在已經死掉的情況下 : : 還可以活動的呢 : : 以上是今天在想有關殭屍系列遊戲電影想到的問題 : 惡靈古堡電影第一集明明就有說明阿... : red queen:they need food! : : 玩或看的時候好像沒有清楚的交代 : : 不知道版友有沒有合理的理由解釋一下為什麼殭屍會活動好了 : : 感謝回答 其實說是僵屍,不如說是病人,這些傢伙只是一些很餓,餓到翻掉、餓到失去知覺的人 他們都還沒有真正的死亡。會看起來像僵屍也是因為新陳代謝過快的關係。 比如像是臉色蒼白,或是肉東少一塊西少一塊的.... 小弟建議,若是對惡靈古堡中的怪物有興趣,可以參考巴哈姆特惡靈版的精華區。 在精華區中有個研究報告區中的秘辛文章。 這一系列的文章是某位資深玩家寫的,對於遊戲中的怪物有詳細的介紹。 相當具有可看性...大概到聖女密碼之前的怪物都有。(包含聖女密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86.50
文章代碼(AID): #16Duw3Be (BioHazar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6 篇):
文章代碼(AID): #16Duw3Be (BioHaz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