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F] AOF相關的歐洲歷史

看板AOE (世紀帝國 - 世紀帝國2 - Age of Empires)作者 (阿丙)時間11年前 (2014/01/29 22:18), 編輯推噓12(12013)
留言25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因為今年AOF正式發行,看過新戰役及新民族也讓人想進一步探究相關的歷史; 正巧在戰史版和歷史版上有不少佳文可供參考,於是決定試著把諸多文章以自己的方式 整理一下,如果文筆不順或是資料錯誤敬請指正,謝謝。 1.北方十字軍與戰鬥民族 在北方,斯堪地那維亞的基督教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就已經常在跟他們那些不同信仰的鄰 國征戰不休了,一開始是為了摧毀城堡及獲得經濟上的利益。1193年,由教宗正式發起北 方十字軍的徵招;同時,由於在聖地的失利,條頓騎士團回到了歐洲,尋找其他的目標。 1226年,波蘭的一位公爵康拉德一世向騎士團請求保護其邊境並征服當時信奉異教的普魯 士人;同年,騎士團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1達成協議,獲得普魯士境內所有的 貴族特權。1234年,教廷將普魯士全境租借給條頓騎士團。1241年開始朝俄羅斯的方向進 發;同年4月,由騎士團作為主力的日耳曼-波蘭聯軍被蒙古軍隊擊敗#2。而隔年1242的楚 德湖戰役(也稱冰上大戰)被視為是北方十字軍的一大挫敗。 此時的俄羅斯遭到瑞典、蒙古的入侵#3,因此,騎士團打算伺機侵佔土地;因此,俄羅斯 人只能找回先前被他們所放逐的20歲親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而「 涅夫斯基」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涅瓦河的」,因為這位親王曾在涅瓦河擊退瑞典的大軍而 得。 4月5日,十字軍騎士與烏高尼亞的輔助隊在連接楚德湖南北兩部分的水道上遇到了亞歷 山大的部隊;亞歷山大藉著把部隊撤退,將十字軍引到冰湖上;在白刃戰後,亞歷山大動 用到兩翼的弓兵,使得原本就因為接連戰鬥而精疲力竭的十字軍騎士進入混亂而開始撤退 ;當俄羅斯騎兵加入戰場時,十字軍騎士開始逃竄;當他們在湖的邊緣試圖重整時,腳下 的薄冰承受不了重量而崩毀了,使得大量的十字軍落水而死,這場戰役使得十字軍不再能 威脅俄羅斯了。 對於蒙古人的統治,亞歷山大選擇成為汗國與各公國間的橋樑,同時他一直為了統一各 公國而努力,1259年曾經鎮壓過諾夫哥羅德人的起義,1263年去世。而下一個斯拉夫民族 與騎士團的正面衝突,則是發生在1410年的坦能堡戰役#4(格倫瓦德之戰)。 一開始,條頓騎士團是透過討乏異教這樣的理由在波羅的海地區擴張,因此,當1385年 波蘭與立陶宛王權合一,並且承認基督教;就使得騎士團的行動失去了正當性。1409年, 薩莫吉希亞發生動亂,立陶宛表示支持,騎士團則威脅要侵入立陶宛,波蘭則以入侵普魯 士的方式迫使騎士團退兵,並簽下直至1410年6月24日的停戰協議。 戰爭的結果以騎士團的敗北作收,2座城堡被佔領,城鎮嚴重損毀,也製造了大量難民, 僅能保住一些領地及城堡;至此,騎士團正式走向衰敗。 備註與後記 #1. 不同於前面數次的十字軍東征,其透過談判方式成功換回耶路撒冷,但也因此導致 他日後被教廷破門。 #2. 即成吉思汗第五關的戰役 #3. 即成吉思汗第四關的戰役 #4. 約翰.季士卡(Jan Zizka)可能也以波蘭軍士兵的身分參與該戰役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算是世紀二裡面裝甲值最好的英雄騎兵了(8/6),第一次看到設定時, 覺得這隻怎麼設得那麼強,直到我看到貴族鐵騎的數值之後,我就了解了…。另外就是, 亞歷山大的打法感覺比較像逐次投入,這樣就不難理解,一堆殘血的騎士看到貴族鐵騎衝 出來的感覺了。 Reference: 1. 維基百科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2. 維基百科 條頓騎士團 3. 維基百科 楚德湖戰役 4. 維基百科 北方十字軍 5. 維基百科 腓特烈二世 6. 維基百科 格倫瓦德之戰 2.捷克農民戰爭與戰車營 一開始,捷克的紛爭是起源於宗教的因素,胡斯(Jan Hus)因為受到約翰.魏克李夫(John Wycliffe)學說的影響,從而使得魏克李夫的思想擴及到波希尼亞地區,這個思想否定了 許多教會的權威;所以後來這兩位都被視為異端(魏克李夫有英國的庇護得以善終,胡斯 則沒有,雖然最後魏克李夫死後還是被教會修理了就是)。 由於後來波希米亞王溫賽拉斯(Wenceslaus)對於胡斯派的打壓行動,他將胡斯派趕出布 拉格的教堂,結果使得胡斯派擴散到其他市鎮;接著,由於市政官不肯釋放胡斯派成員而 與約翰. 傑立夫斯基(Jan Zelivsky)為首的示威民眾發生了衝突 在胡斯派中,也分成願意與教會並存的溫和派跟堅持要消滅教會的激進派,胡斯戰爭中 的重要將領約翰.季士卡(Jan Zizka)也屬於這一派。 這位獨眼將軍小時候因為和人打架而失去一隻眼睛,在1420年又被射瞎另一隻眼睛,雖 然全盲,生涯卻從未吞敗(9勝0敗),最後因為染病而去世。季士卡對整場戰爭的重要性在 於,他很可能是全軍中唯一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人,因此,他能把一堆沒受過訓練的老 百姓集結起來作戰,實屬難得。 季士卡的戰術中,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謂的「野戰車堡(Wagenburg)」,利用 數量車輛作為臨時的防禦工事,並且利用火槍來阻絕那些企圖近身的單位,使得與之交戰 的騎士不是被火槍擊倒,就是被農民用連枷活活打死;更別說當時火槍的聲響、煙霧、氣 味給戰馬、騎手帶來的震撼了。 遺憾的是,失去了季士卡之後,最終農民起義仍是以失敗告終。 備註與後記 之所以要提到季士卡,是因為他的戰術在日後繼續被白騎士匈雅提沿用,並且搭配他旗下 訓練精良的騎士,使這樣的戰術更具破壞力。 因為匈雅提也曾參與過胡斯戰爭(但估計是以士兵的身分),所以十分了解野戰車堡的威 力。 Reference: 1. plamc大大的「捷克鄉民無雙戰史」 看板:Warefare 2. Jimmy5680大大的「鴉之野望:中世紀東歐的末日戰記」 看板:Warefare 3.匈牙利的白騎士 提到匈牙利,就得先提到他們的民族-馬紮爾人了,雖然有認為馬紮爾人的起源是匈奴人 的說法,不過也有認為馬紮爾人士源自突厥人的說法,最早是9世紀的一位東羅馬歷史家 君士坦丁‧波菲羅吉里特斯提及的;總之,他們遷移,進入了中歐地區,不停騷擾,直到 955年在奧格斯堡被日耳曼人擊敗為止#1。之後,馬紮爾人停下的擴張、掠奪的腳步,他 們轉為定居、農耕的生活並且改信天主教。 而匈雅提(John Hunyadi)的家族,則是14世紀移入匈牙利的南方移民,擁有自己的城堡, 算是小貴族。匈雅提年輕時的經歷並無太多記載,出生時間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我們 只知道他打過胡斯戰爭、在米蘭當過3年傭兵、當過國王侍衛,因為受到國王的提拔而升 上伯爵,和大貴族的千金結婚而成為匈牙利的重要成員之一。 而白騎士的由來,除了因為他穿戴著光滑白淨的鎧甲而得,對比他日後所遇過的黑暗時光 更顯得光輝。 匈雅提第一次與鄂圖曼大軍交手是在1437年的賽爾維亞境內,獲得了首勝;同年,匈牙利 爆發的農民叛變中,匈牙利鄉民也擊敗了土耳其人(匈雅提未參與鎮壓)。接著,匈牙利捲 入了王位爭奪戰中,國王的遺孀找來胡斯派傭兵約翰.吉斯克拉和哈布斯堡的腓特烈三世 ;而匈雅提等貴族則找來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在這場2年的內戰中,雖然瓦迪斯瓦 夫三世取得了實權,但是代代相傳的皇冠卻被前皇后伊莉莎白A走了,跟著正統繼承人拉 斯洛五世跑到了哈布斯堡家去了,日後,他們得費不少功夫來解決這個問題。匈雅提也因 為受到獎賞,成為國內僅次於國王的最大地主。 在談到匈雅提的戰績前,先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進行改革的;第一,他引進了胡斯派傭兵 ,使用他們的車堡戰術;第二,重整民兵,由於當時的匈牙利並沒有足夠數量的常備兵( 這要等到馬蒂亞創立黑軍後才有改善),因此,對於成為軍隊多相對多數的輔助兵員要求 就提高了。他引入了意大利訓練民兵的方式(他曾在米蘭待過3年),也鼓勵馬紮爾人重組 輕騎兵#2,透過這兩種方式來提高兵員的素質。第三,他引入了傭兵騎士(資源不足以自 行訓練重騎兵),看重的是重騎兵衝鋒的破壞力來進行衝鋒跟反衝鋒,然而,當騎士進入 接近戰甚至混戰後,失去衝鋒力的騎士便會失去優勢。 匈雅提的戰術方面,被認為是中世紀末的典型之一;以步兵#3、車堡和砲兵構成中央陣 地、輕騎兵在兩翼、騎士在後方作為預備隊待機。他常用騎兵由側翼去攻擊對手(斜行陣) 、善於單翼包抄勝過中央突破、內線作戰,雖然很會打野戰、運動戰,但是對於攻城戰及 撤退戰並不在行;事實上,他曾經兩度在撤退途中被不友好的鄰國所擒(一次是瓦拉幾亞 的弗拉德二世,串刺公他老爸;另一次是賽爾維亞的杜拉德.布蘭科維奇)。 1441年,瓦拉幾亞正處於內戰,匈雅提幫助了巴薩拉布二世擊敗了親鄂的米爾洽二世。 1442年,雖然在3月初鄂圖曼軍隊曾經營敗匈雅提,但隨著3月底獲得尼可拉斯的兵力支援 ,以一萬兵力於赫爾曼施塔特戰役擊敗了2萬餘名土耳其人;同年7月,匈雅提再於鐵門峽 谷大破土耳其軍隊,以一萬五千人擊殺兩萬人,他因為這場戰役而威震東歐,也降低了鄂 圖曼對巴爾幹半島的控制力。緊接著,他在1443年發起了「瓦爾納十字軍」,他向教會求 助,以聖戰名義號召貴族參戰。這隻大軍在夏季由布達#4出發,在9月初第一次正式交戰 ,土耳其戰敗南撤,10月攻陷奪回賽爾維亞境內的大城市尼什,並在此擊敗三支企圖奪回 城池的土耳其軍隊,即為尼什戰役#5;匈雅提也成為諸多抗土名將中,唯一讓土耳其使出 焦土戰術的將領。由於冬季接近、土耳其先前的焦土戰術以及越打越多的鄂圖曼士兵,匈 雅提企圖用一次攻擊來突破現有的局面,當十字軍行進至茲拉蒂察,他們遭遇到土耳其宰 相哈利勒.帕夏統領的大軍;雖然匈雅提成攻擊退對方的反擊,卻無法攻下陣地,於是只 能選擇於12月23全面撤退。由於在撤退過程中抓到許多鄂圖曼貴族,使得土耳其停下追擊 ,使十字軍得以順利撤回匈牙利。這個長征並沒有使匈牙利獲得什麼土地,雖然這削弱了 土耳其的實力,卻也足以使匈雅提認清敵我雙方國力的龐大差距。 儘管1444年,鄂匈兩國簽訂了12年的和平協定,然而天主教教會敵視異教徒的立場壓過其 他支持停戰的諸國,使得新一波的十字軍行動再度展開;同年秋天,匈雅提跟隨著國王瓦 迪斯瓦夫三世帶領十字軍出征了,土耳其人為了從海路趕上十字軍,不惜以重金賄賂熱那 亞人,好從威尼斯人的海上封鎖中快速趕上十字軍。11月初,土耳其人在瓦爾納追上十字 軍;11月10日,十字軍背對黑海列陣,瓦爾納戰役爆發,匈雅提在戰役中來回奔波,先是 前往十字軍左翼,擊潰鄂軍右翼並殺害了鄂軍指揮官,使1/3的鄂軍逃離戰場;接著趕往 十字軍右翼,殲滅那些因為野戰車堡而傷亡慘重的鄂軍左翼。蘇丹穆拉德二世以一萬多名 步兵依靠著兩道壕溝、兩層拒馬,堅守於中央陣地。然而,戰局隨著匈牙利國王帶著500 名騎士有勇無謀的衝鋒而風雲變色了,由於國王戰死#6,使得戰況居於有利位置的匈牙 利方反而潰敗了。匈雅提在逃亡的過程中被弗拉德二世所囚,靠著國內施壓才得以平安回 國;而這也是歐洲最後一次對拜占庭帝國提供的救援行動了。 匈雅提回到匈牙利,由於國王戰死,匈牙利再次面對內憂(不聽命於中央的軍閥)外患(哈 布斯堡企圖染指王權);面對此等困境,匈雅提決定先安內後擾外,他先聚集貴族開國會 ,建立一個代理政府,由七位將領控制全國(5位本土派、2位親奧派)。1446年6月,匈雅 提獲得攝政頭銜(實際上受委員會監視),並且數次掠奪哈布斯堡的領土。接著,他分出部 分兵力去攻打傭兵約翰.吉斯克拉的領地(這位是親奧派的兩位將領其中一位),卻對對方 的龜縮戰術一籌莫展,使他受到政敵怪罪;因此,年底他決定出兵瓦拉幾亞,介入當地的 內戰,原有的統治者弗拉德二世及米爾洽二世都被擊潰,兩人後來都死了。為了維持瓦拉 幾亞的控制權,鄂圖曼方面決定讓身為人質的弗拉德三世回國經營魁儡政權#7。然而, 面對全盛時期的白騎士,初出茅廬的串刺公只能在兩個月後流亡到摩爾達維亞;使瓦拉幾 亞成為匈牙利的附庸。 1448年,教皇贈予匈雅提一條金鍊,鼓舞匈雅提再次發起十字軍。該年9月,匈雅提的兩 萬大軍來到賽爾維亞首都附近,希望賽爾維亞的輕騎兵可以加入,然而這件事由於彼此的 心結以及談不攏交涉條件,最後破局。9月底,當軍隊集結完成後,賽爾維亞宣布中立, 而十字軍便開始劫掠鄉間;雖然賽爾維亞沒有出兵還擊,布蘭科維奇卻把十字軍的情報透 漏給穆拉德二世,並且提供建議換到鄂圖曼的和平允諾。10月17日,在斯坎德培未能趕到 戰場的前提下,兩軍會面了,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十字軍輕騎軍略佔上風;10月18日,十 字軍的總體戰況依然佔優,使土耳其旗下的魯米利亞騎兵受到重創。10月19日,匈雅提從 中央反攻,雖然成功攻佔了鄂圖曼大半的營地,但是隨著蘇丹下令讓各式雜兵戰鬥,這些 砲灰為禁衛軍#8爭取到重整的時間;同時,用掉衝鋒力量的騎士傷亡慘重;匈雅提只得 開始撤退,沒有騎士的掩護,其他單位也只能跟著撤退。十字軍在撤退時蒙受龐大的損失 、一同作戰的瓦拉幾亞人遭到打擊,最後投降。10月20日,透過一支騎兵進行佯攻、一支 步兵拖住追擊者的腳步,在犧牲這兩隻部隊後,匈雅提終於逃出生天,卻在半路被布蘭科 維奇所補,後來用高價贖回。就這樣,第二次科索沃戰役#9結束了,也宣告了匈雅提騎 士衝鋒戰術的破產。 雖然成功回到國內,但匈雅提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僅能勉強維持攝政的地位。1450年, 匈雅提以及腓特烈三世就拉斯洛五世的釋放問題進行談判,匈雅提並沒有完成目標。1453 年,拉斯洛五世被暴動的貴族放出奧地利,終於能成為匈牙利與波西米亞國王,各方勢力 也都願意效忠這位新國王,多年困擾匈牙利的內戰終於暫告結束了。 1455年年底,匈雅提開始囤積物資、並強化了在貝爾格勒#10(白要塞)的防禦工事,並且 開始招集部隊。1456年4月,匈牙利國會宣布全國進行總動員並向教皇求援,匈雅提派出 5000傭兵進駐貝爾格勒,守將是他小舅、副將是他的長子。同時,匈雅提向外求援,獲得 塞爾維亞鄉民的協助;接著,為了確保瓦拉幾亞的立場#11及抽回防守的軍隊,匈雅提第 三次進入瓦拉幾亞,由串刺公擔任前鋒,弗拉德三世在故土掀起叛亂,經過激戰,親自斬 殺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奪回政權。最終,匈雅提集結到了15000人(半數為傭兵);另一方 面,70歲的方濟會修士喬凡尼.卡皮斯特拉諾從法蘭克福開始巡迴演講,成功號召一群由 農民及低階貴族所組成的農民十字軍,當中有部分直到戰役結束才抵達戰場。6月22日, 匈雅提跨過多瑙河,開始朝貝爾格勒進軍;同時,9000名塞爾維亞民兵在摩拉維亞坦住了 4倍以上的鄂圖曼軍隊,雖然最後遭到擊退,卻為匈雅提爭取到時間。7月2日,修士所帶 領的十字軍搭上運輸船,可是船沉了,所以他們只能徒步前往貝爾格勒。7月4日,鄂圖曼 大軍抵達貝爾格勒,穆罕默德二世的的艦隊也航行到附近,匈雅提則撤軍到貝爾格勒主城 東北方的澤蒙要塞;同時,鄂圖曼的攻城火炮開始炮轟城牆,由於採用新的建築技術#12 ,使貝爾格勒更能承受火炮的轟擊。同時,為了對應鄂圖曼艦隊,除了匈牙利自己的多瑙 河艦隊外,匈雅提也徵召了塞爾維亞的民間船隻#13(可能也包含了部分的塞爾維亞艦隊) ,好牽制土耳其水軍。7月14日,匈雅提水陸並進,除了匈雅提所招集的部隊,還加入的 卡皮斯特拉諾所帶來的十字軍。 首先是水戰部分:鄂圖曼擁有200艘船,當中有40艘單桅戰船,艦隊中有一些火砲戰船; 雙方在上午開始交戰,一開始匈牙利的艦隊無所建樹,雙方擠在一起,持續交戰著。直到 5個小時後,貝爾格勒艦隊抵達才改變戰局,鄂圖曼艦隊被兩面包夾,損失了3/4的艦隊, 無力繼續由水面封鎖貝爾格勒。 陸戰部分:由於水路暢通,使貝爾格勒的補給不至於匱乏,守軍使用火砲還擊,在一次交 手中擊斃了土耳其攻城的指揮官。7月21日,鄂圖曼軍隊引河水灌城,發動總攻擊,他們 先是突破了城牆因為先前砲擊所造成的缺口,進入到內外城間的吊橋,與守軍纏鬥;接著 ,禁衛軍工兵將吊橋摧毀,使外城被孤立了。匈雅提利用點火的易燃物構築出火牆,限制 了城牆內外的鄂圖曼軍隊的行動,讓外城的守軍可以專心應付入侵的鄂圖曼軍隊;同時, 靠著薩瓦河北岸的匈牙利軍隊跨河而擊,和守軍合力擊退鄂圖曼軍隊;此外,由於一些匈 雅提的傭兵透過水路進行支援,終於在日落時殲滅城牆內的鄂圖曼人。 隔日7月22日,卡皮斯特拉諾過河,帶著一小群十字軍,對鄂圖曼軍隊使用箭雨,造成 許多的小衝突。看到和對岸有戰鬥,十字軍鄉民們一個又一個的過河去助陣了。原本還有 些遲疑的修士,見到越來越多人投入戰鬥,決定改口大喊:「主開打的戰爭,主不會讓我 們失望!」於是鄉民們由後方衝出,鄉民的舉動使鄂圖曼軍隊陷入混亂;雖然右翼的魯米 利亞騎兵為了保護砲兵陣地使用反衝鋒把鄉民們逼退,卻讓城內的匈雅提看到勝利的一線 希望:雖然鄉民被擊退了,但是現在鄂圖曼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來保護砲兵陣地了;匈雅提 派出了他訓練有素的傭兵及老兵,他們火速的奪取那些無人看管的砲座,將大砲轉過來攻 擊土耳其人,並且發起攻擊,鄂圖曼軍隊轉為潰敗。雖然穆罕默德二世與5000名禁衛軍反 擊,並且親手殺了一個騎士,但隨後大腿中箭而陷入昏迷,在手下拚死奮戰下成功後送。 儘管重整後鄂圖曼軍隊曾發起三次攻擊,盡都遭到擊退,貝爾格勒之圍宣告結束,接下來 70年的時間,鄂圖曼軍隊都不敢再把兵峰對向匈牙利了。雖然白騎士擊敗了有形的敵人穆 罕默德二世,但他與卡皮斯特拉諾都沒能擊敗死亡這個無形、最後的敵人#14;由於戰役 結束後當地爆發瘟疫,這兩位戰爭的英雄都不幸染病去世了。雖然匈雅提死後,匈牙利又 陷入爭權奪利的情況,然而,另外一位傑出的領袖即將出世。 備註與後記 #1. 雖然日耳曼人成功擊退馬紮爾人的弓騎兵,卻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帶領他們戰鬥 的是神聖羅馬皇帝鄂圖一世。 #2. 本文所提到的輕騎兵,包含了世紀二裡的馬騎弓兵系和輕騎兵系。 #3. 本文所提到的步兵,主要是包含近戰的長柄武器步兵和負責遠距攻擊的弩兵及火槍 兵。 #4. 這時布達和佩斯尚未合併 #5. 斯坎德培趁機帶領300名阿爾巴尼亞輕騎兵離開戰線,利用偽造信件進入克魯雅城, 高舉反鄂旗幟,開啟了阿爾巴尼亞獨立運動的第一頁。 #6. 由於瓦迪斯瓦夫三世死於瓦爾納戰役而被人稱為「瓦爾納的」,年僅20歲。 #7. 至此開始,應該是德古拉第一關的開頭;而戰役尾巴出現的大批匈牙利軍團(由白騎 士帶領)應該只是為了讓德古拉輸了正常一點吧…。 #8. 這時的禁衛軍(Janissary)大多仍使用弓箭及彎刀,並沒有廣泛的使用火槍。 #9. 和第一次科索沃戰役一樣,本次戰鬥發生在科索沃平原;第一次則發生在1389年。 #10. 其實貝爾格勒(當時也叫南德爾費赫瓦爾)並不屬於匈牙利,而屬於賽爾維亞;在 1284年匈牙利國王拉斯洛四世把貝爾格勒送給賽爾維亞的女婿。至1440年後,隨著巴爾幹 南方的難民不斷湧入,使貝爾格勒漸趨繁榮。14世紀中葉,由於賽爾維亞的衰退,這座城 市便由匈牙利軍隊防守,後來成為匈雅提家族的重要據點之一。 #11. 瓦拉幾亞在第二次科索沃戰役後改變立場,持續與匈牙利對抗。 #12. 和君士坦丁堡相較,白要塞使用了更新的建築技術;主要是由於拜占庭帝國在末期 便向土耳其稱臣,這使得君士坦丁堡無法強化它的城牆,所以雖然歐洲各國有送一些退役 的火砲給拜占庭,這些大砲卻從未有機會放在城牆上使用(舊有的城牆承受不了火砲的後 座力);不然實際上拜占庭應該還是雇得到一些人才來改良防禦工事(從1453年被圍時還能 雇到攻城專家來反攻城)。 #13. 只要將民間船隻加裝戰鬥塔就可以構成最基本的戰船。 #14. 出自「連死亡這最後的仇敵也必被消滅」 匈雅提的改革方式影響到日後17世紀波蘭的軍事改革,也影響到後面馬蒂亞的改革,雖 然訓練的民兵並非精銳,但他們的確一度成為王國的中堅戰力之一。 看過瓦迪斯瓦夫三世的事後,就會覺得除了會有像豬一樣的盟友之外,原來還會有天兵 的長官啊(苦笑),綜觀歷史,只要有閒雜人等跑去湊熱鬧,將領大概就很難發揮實力。 布蘭科維奇這招實在太陰險了,就某種程度而言,這根本就是開圖還附攻略本啊! 而瓦拉幾亞跟賽爾維亞在這段時期一直都是牆頭草,因此匈雅提撤退到半路會被表真正 只是剛好而已…。 至於敘述中用了一個聖經裡的比喻,這只是我突然想到而已。 Reference: 1. Jimmy5680大大的「鴉之野望:中世紀東歐的末日戰記」 看板:Warefare 2. 維基百科 鄂圖一世 3. 維基百科 馬紮爾人 4. 維基百科 John Hunyadi 5. 世紀帝國 帝王世紀 遊戲所附的手冊對努砲戰船的說明 6. 聖經哥林多前書15章26節 預計至少還會有弗拉德三世、匈雅提他兒子跟斯坎德培的部份。

01/29 23:52, , 1F
我還是沒有查到巴里的諾帝卡斯家族耶 用英文也沒估到
01/29 23:52, 1F

01/29 23:53, , 2F
題外話:我有個歷史系朋友超愛1 2代戰役 但不喜歡3代
01/29 23:53, 2F

01/29 23:54, , 3F
理由是據說3代戰役不夠歷史 這我倒是沒玩過
01/29 23:54, 3F

01/30 00:12, , 4F
我就是因為AOE2而喜歡唸歷史XD
01/30 00:12, 4F

01/30 00:20, , 5F
我是因為AOE2 社會科沒念也15級分
01/30 00:20, 5F

01/30 00:28, , 6F
我歷史指考頂標 不過與世紀無關XD
01/30 00:28, 6F

01/30 04:44, , 7F
國外遊戲的東方知識一向很不怎麼樣 真要講可以講很多
01/30 04:44, 7F

01/30 04:47, , 8F
三代很多地方根本沒打算考證直接架空 不過個人不討厭
01/30 04:47, 8F

01/30 04:51, , 9F
至少他們做出那個旗軍已經算付出很多努力了
01/30 04:51, 9F

01/30 04:52, , 10F
連中國自己的歷史學家都不完全理解當時怎麼打仗的lol
01/30 04:52, 10F

01/30 17:28, , 11F
三代那印度根本是穿越來的阿XD
01/30 17:28, 11F
※ 編輯: George017 來自: 36.228.49.5 (01/30 20:45)

01/30 21:43, , 12F
印度戰役時間都趨近20世紀了
01/30 21:43, 12F

01/31 15:03, , 13F
三代就是架空阿 不然太爭議性了
01/31 15:03, 13F

01/31 15:03, , 14F
距離西方現代太近
01/31 15:03, 14F

01/31 15:04, , 15F
如果世紀出一個旗軍攻打鄭氏台灣政權的戰役
01/31 15:04, 15F

01/31 15:04, , 16F
或是來個旗軍和林爽文對幹 應該也會滿靠北的
01/31 15:04, 16F

01/31 18:25, , 17F
劇情跟兵種背景要分開來講,劇情通常架空比較好寫
01/31 18:25, 17F

01/31 18:26, , 18F
兼顧到可玩性以及具有爭議的地方,本來就比較需要架空
01/31 18:26, 18F

01/31 18:26, , 19F
兵種背景這一點世三算是做的不過不失,
01/31 18:26, 19F

01/31 18:27, , 20F
而劇情是真的完全架空,但是前代錯誤也非常多,但代入感
01/31 18:27, 20F

01/31 18:29, , 21F
很夠,否則光那個本能寺到山崎會戰可以讓人吐好幾天
01/31 18:29, 21F

01/31 19:41, , 22F
大推呀,感謝整理
01/31 19:41, 22F

02/01 11:01, , 23F
世三戰役真的難以讓老玩家接受
02/01 11:01, 23F

02/01 11:03, , 24F
世一世二戰役雖沒有完全符合史實,但是歷史代入感遠勝世三
02/01 11:03, 24F

02/01 14:13, , 25F
重點是會想讓人去瞭解歷史!
02/01 14:13, 25F
文章代碼(AID): #1IwGsfIg (AOE)
文章代碼(AID): #1IwGsfIg (A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