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風之大陸-戰士進階<騎士>

看板mud (網路地下城/文字遊戲)作者 (Juin)時間13年前 (2012/03/08 10:18),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騎士 1.職業技 <肉體強化術> 型式: 自動 因多年嚴格鍛鍊身體, 所以騎士生命的回復力比它人高很多。 <馴服術> 語法: domesticate <怪物> 馴服怪物並將之收為座騎。需注意的是, 只有某些種族能被馴服。 語法: mount 跨上座騎。 語法: dismount 跨下座騎。一旦馴服座騎後, 除非座騎死亡, 否則不能換另一隻座騎當玩家死亡時將自動跨下座騎, 而座騎會留在玩家死亡的地點。 騎座騎後, 命中率與殺傷力隨之增加。於戰鬥時, 座騎會幫你擋下對手 的攻擊, 而且回合內多一次攻擊機會。 在休息, 睡覺或住宿旅店時, 需跨下座騎。 <四重攻擊> 型式: 自動 一回合中第四次攻擊的技巧, 不但如此, 此項技能還能提高第三次攻擊 機會。學習後將會自動啟動。 注意: 它是針對右手而言。需學會雙重攻擊與三重攻擊 <障術> 型式: 自動 當隊友的生命垂危時, 騎士發揮其職業精神為隊友抵擋所有的物理攻擊, 這就是騎士團精神的最高表現。 2.職業導師技能 需找騎士職業導師learn的技能 (傳說中凱特神殿騎士團團長擁有騎士衝鋒的秘技) <> 語法: charge <對手> 戰鬥時, 騎士拿著武器並驅使座騎向對方衝去, 利用加速度原理在接近 敵方的剎那間給與重創。 需注意的是, 在如此接近對手的地方, 運氣不好的話將會遭受敵人反擊, 當遭到反擊時座騎可能會脫離你的控制。 3.建議 <一般型> 跟武士一樣, str dex con屬性穿滿後, 強調hr dr, 戰鬥中靠衝鋒來輸 出傷害! 但衝鋒威力被調降後, 此類型已勢弱~ 不過騎士對新手來說, 依然可以 選擇, 因為騎士血比較厚, 還有座騎可以幫擋, 帶一隻祭司, 其實可以 凍很久! (但只適合新手探索區域階段時, 將來跟團騎士派不上用場~) <龍焰> 放棄雙手都拿武器, 一手改拿盾, 穿高抗龍焰, 專門擋龍的! 此類型騎士打龍時有一點點機會跟團, 但於由俠客及忍者兩個更出色的 盾役, 基本上還是沒有出場的機會, 所以此類型也不盛行~ <最終型- 倉庫> 由於騎士必須有座騎才能發揮威力, 而往往需要出團打的怪, 不會只打 一次就散團, 都會離線等待怪 rb 後再多打幾次, 這樣裝備才夠分。 而騎士只要一quit, 座騎就會消失... 就像大叔墨鏡掉了戰鬥力只剩 1片昆布的道理一樣! 沒有座騎的騎士, 就只是血比較厚一點的戰士~ 所以出團沒人會帶騎士,因此騎士幾乎都是往此類型發展。 4.裝備 由於騎座騎能增加hr dr, 而且座騎有機率會替主人擋下攻擊 (不過座騎沒血了還是會死) 加上騎座騎後才能charge, 所以選一匹好的座騎是很重要的! 沒別的選擇! 騎龍就對了! 龍塔- 一隻巨大的紅龍/red dragon/在這兒思量著你的存在。(hr4 dr12) 一隻遠古綠龍/green dragon/在這兒,她看起來似乎非常的心煩意亂(hr4 ,dr12) 一隻巨大的黑龍/black dragon/在這兒譏笑著你的傲慢。(hr4 ,dr11) 一隻巨大的白龍/white dragon/在這兒等待著你的到來。(hr4 ,dr12) 一隻五頭龍/Tiamat/在你進來這個房間時發出嘶嘶聲。(hr5 ,dr12) 迷幻森林- 一隻凶惡的三頭龍/trihead dragon/在這狠狠的注視著你。(hr5 ,dr12) (三頭龍最近最方便, 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座騎) 由於騎士目前都是淪為倉庫, 因此武器的選擇在此也不多作舉例 但相傳騎士達人PP曾研究出配合衝鋒能發揮chrage一次高達500的攻擊 輸出的騎士最強武器! 撒拉尼亞 -hr4 dr13 銀月之都, 找龍焰噴很痛的魔狼 另外也曾經用過幾百柄下面這柄試驗, 在此也特別提出來供參考 靈魂狩獵者 -hr9 dr5 str2 dex2 古代遺跡, 用撿的! 不過要去解謎進去, 而該區都是倍血怪! 武器本身又很重, 所以很少有騎士拿~ -- 風之大陸FB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ref=hp#!/WindLandFans 風之大陸攻略網站 http://dl.dropbox.com/u/31828714/index.html 風之大陸IP telnet://60.250.32.13:40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22.151

03/08 18:00, , 1F
阿礦,你有一個charge拼錯了
03/08 18:00, 1F
文章代碼(AID): #1FM1RlSa (mud)
文章代碼(AID): #1FM1RlSa (m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