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羊蹄山戰鬼》製作團隊談劇情/DLC可能

看板PlayStation (Play Station - PS)作者 (洛城浪子)時間3小時前 (2025/10/18 13:30), 編輯推噓17(17027)
留言44則, 9人參與, 37分鐘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reurl.cc/9n2k7x Ghost Of Yōtei's Creators On Atsu: 'I See It As A Chapter Is Done' 《羊蹄山戰鬼》製作者談篤:「我認為這是一個章節的結束」 https://i.postimg.cc/8CRpMFcY/image.png
Sucker Punch 在《對馬戰鬼》之後推出的精彩續作《羊蹄山戰鬼》已經發售約兩週。 許多玩家(包括我們)可能都已經體驗過遊戲並看到故事的結局。 因此,我們訪問了本作的共同導演 Jason Connell 以及首席編劇 Ian Ryan, 聊了聊遊戲中最引人注目的劇情環節、彩蛋,以及篤未來可能的發展。 警告:以下內容涵蓋《羊蹄山戰鬼》的完整劇情,包括結局。 若您尚未通關,請審慎往下閱讀! https://i.postimg.cc/W4YvMMjK/image.png
《Game Informer》: 我們開門見山直接進入劇透部分吧。 對我而言,篤和雪一起演奏的那一幕,是整個遊戲中最打動我的場景,甚至讓我哭了。 你能談談這個橋段是如何構思與設計的嗎?它的目標是什麼? Ian Ryan: 在那整段劇情中, 我們的初衷是想講述、並創造一個篤被迫真正去了解「六人眾」其中一員故事的情境。 一般情況下,她只想盡快殺掉他們。 但我們希望迫使她跳出自己的框架,用旁人的視角—— 這裡是雪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 同時,也讓她以那樣的立場與旁人產生連結,看到其他人同樣也是齋藤的受害者, 只是受害的方式和篤不同。即使雪在她家人被殺的那一夜也曾參與其中亦然。 所以,這整段劇情的核心目標就在於此。 故事最終凝聚在篤發現雪真正身分的那一刻,隨之而來的訓練與衝突都圍繞著這個發現。 我們真的想去挑戰篤,看看能把她推到多遠,同時尊重她的憤怒與受背叛感。 畢竟,她著實被欺騙了。 但我們也想探討,她會如何回應、為何這樣回應?她會在什麼時刻展現出一絲寬恕? 即便如此,我們希望表現出她願意, 並且有能力去原諒,但並不代表她當下就能完全原諒雪。 她只是意識到兩人都經歷過相似的痛苦,雪當年曾試圖幫助過年幼的她。 這讓篤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慰藉,選擇不再只是拔劍殺人、把名字從復仇名單上劃掉。 在這個故事裡,是「寬恕」的行動,讓她到達了那個境地。 整體而言,遊戲的一切,就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篤的旅程。 篤的弟弟十兵衛還活著,確實讓人吃驚。 你們是否將這個揭示當作一個「反轉」?他在篤整體旅程中的重要性如何? 讓玩家在早期就碰見他是否也很關鍵? Jason Connell: 嗯,我得先說,其實我們打造的這款遊戲類型——取決於玩家的行動路線—— 這件事情揭露的時機可以非常快,也可以非常慢。 有些玩家可能會在旅程進行到相當後期才發現這件事, 特別是如果他們選擇四處探索,或是先去完成「狡狐篇」的任務。 不過,如果你是那種走「主線路徑」的玩家, 也就是追隨主要劇情發展為主軸遊玩的話,我們確實有意讓節奏更快一些。 Noshir(Dalal)在這個角色的演繹非常出色。 篤與十兵衛之間的關係——那種情感的張力是可以感受到的。 能夠盡早展示他們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如果玩家選擇那條支線的話,是非常值得的。 因為我們很喜歡他們之間的對手戲,希望玩家能早點體驗到這段羈絆。 因此,如果玩家的行動順序剛好選擇那個區域, 我們確實刻意安排讓這段劇情比較早開展。因為接下來整個「石狩平原」地區的故事, 其實都是圍繞他們重逢後的旅程,以及他們各自分離多年、各自生存所帶來的掙扎。 我們希望讓他們「重新相遇的意義」成為玩家體驗的核心起點, 從而深入描寫他們的變化,並引領玩家在石狩平原中經歷幾次情感的轉折。 你們有沒有做什麼設計,讓玩家更早發現十兵衛的故事? Jason Connell: 嗯,其實在遊戲的底層邏輯裡,可能有一些細部的設計, 用來引導我們傾向最先向玩家呈現哪些任務。 不過我得承認,我已經不太記得那份具體清單了。 不過我可以說,玩家最常先進到十兵衛篇章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地理位置。 地圖上,「狡狐篇」位於相當偏北的地方。 如果玩家想先去體驗那段劇情,那就表示他真的想看到雪景、忍者之類的元素—— 因為那段旅程確實遙遠。我很樂見有玩家會那麼做,但那確實是一趟長征。 而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玩家同時看到兩個任務圖示、 覺得兩個都很有趣,那個「路程比較近的」通常會先被選中。 我們也很喜歡這樣的安排。 首先,它保留了自由度;其次,選擇先進入「惡鬼篇」的玩家, 就會比較早接觸到篤與十兵衛之間的劇情。 若我們真的要稍微加點線性引導,那大概就會是這段吧—— 讓玩家先理解他們的關係。至於雪的故事, 那是一段性質相當不同的劇情,我會把它放在第二順位。 但我們很重視「讓玩家自己選擇下一步」這件事,也特地以這樣的方式設計。 不過,單純就地理位置而言,我認為確實會有不少玩家更自然的先往十兵衛的方向走。 十兵衛有一個女兒˙菊這點也讓人意外,不過遊戲中對菊的母親著墨不多。 這樣的安排背後有什麼樣的考量? Ian Ryan: 我們其實在遊戲中有稍微提到這件事——當篤在渡島海岸(我記得是在那裡), 與十兵衛、雪、菊,以及她的狼有那麼一段短暫的休憩時光時,他們談到了菊的母親。 基本上,菊的母親是在生產時過世的。 十兵衛年輕時,還是個邊境的平民,後來逐漸踏上武士之路, 在那期間與某個人有過這樣一段短暫的關係,然後誕下了菊。 但隨之而來的,是他不得不面對身為一個極為年輕父親的現實—— 而且還是在沒有妻子、沒有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情況下。 這也是我們整個開發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取捨之一: 我們該如何刻畫某些角色、又該如何將他們帶入故事? 在這個例子上,因為遊戲中同時有許多角色的故事需要交代, 我們選擇專注於眼前的幾位主要角色。 所以,菊的母親並沒有真正出現在作品中,但她的「缺席」本身就是一種存在感。 她的缺席,也讓篤逐漸在菊的生命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我很喜歡《對馬戰鬼》的主角境井仁,但我得說……我似乎更喜歡篤。 你能談談你們在塑造這個角色時的用意,以及她為何能如此使人喜歡嗎? Ian Ryan: 我們在最初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創造一個「外來者」的角色—— 一個玩家能夠真正產生共鳴的角色,同時講述一個非常私人的故事, 並把焦點放在她身上。 故事背景固然龐大:松前武士、齋藤與他的家族,以及逐漸醞釀的派系衝突, 但我們真正想首先聚焦的,是阿津本身——她的復仇之旅、 她如何在報仇的過程中試圖療癒自己、修補那顆遍體鱗傷的心。 當她逐一劃掉復仇名單上的名字時,我們想要講述的是她內在的掙扎與成長。 這是我們整體創作的核心。 同時,篤之所以能如此生動,與 Erika Ishii 的表演也有極大關聯。 她在詮釋這個角色、讓篤栩栩如生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出色。 我們與她一同進行錄音與動作捕捉,也花了大量時間反覆打磨角色設定與對白, 確保能呈現出那種經典的「原型角色」感—— 既包括美式西部片的浪人槍手,也包括「義大利式西部片」的孤傲俠客, 甚至還有像《大鏢客》中三船敏郎那樣的流浪武士的內涵。 這樣的一個角色能漫步進入一個陌生的城鎮,是個傭兵、 也是一個內心深處充滿同理心與慈悲的人,能辨認出其他同樣受苦的靈魂, 並盡可能伸出援手。 我們不斷地在探索那種張力——在冷酷與溫柔、復仇與救贖之間的平衡。 Erika Ishii 是如何被選中的?她對角色有多大影響力? 在為遊戲角色表演時,有即興發揮的空間嗎? Jason Connell: 有的,實際上在許多層面上都有。 就像 Ian 剛剛提到的,我們在寫作階段會有大量的「研討會」(workshop), 而 Erika 也參與其中,幫助我們一起「尋找」這個角色。 我認為這是整個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最初階段,Ian 還沒開始動筆之前, 也許只是我和共同導演 Nate Fox 之間的構想——我們腦中有一個角色原型。 等到 Ian 開始寫作後,那個想法就逐漸被具體化、被打磨得更精彩。 接著進入選角過程,我們在尋找的不只是能詮釋劇本上角色的人, 而是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帶來額外火花」的人—— 一個可能展現出我們當初沒想到的特質,甚至能自然地流露出角色缺陷的人。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人時,就會覺得:「啊,這個人能讓角色變得更有趣。」 那是值得我們在劇本中圍繞著去創作的潛能。 雖然篤的原型是「浪人武士」般的角色,但我們希望她身上有柔軟的一面。 Erika 能在某些場景中表現出溫度與激情——即便那些情感並非劇本中寫明的內容—— 這能讓角色更立體、更真實。 這就是讓我們最興奮的時刻。 當我們最終確認篤這個角色時,其實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個合作能成功。 之後還經過幾輪試鏡,但一旦她正式被選中,事情並不是 「好吧,那就開始拍篤的戲吧」那麼簡單。 我們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去摸索 Erika 與篤之間的關係。 她帶入了大量自己的個性與詮釋,讓角色逐步演化。 這是一個非常美麗、創意充沛的共同創作過程。 我覺得 Ian、編劇團隊, 以及 Nate Fox(他是我們所有作品的舞台導演)都做得非常出色—— 不只是從 Erika 身上挖掘出精彩的表演,所有演員都交出了最好的作品。 Ian Ryan: 另外,Nate 本身就非常喜歡即興表演, 他總是希望把那種現場能量帶進他所執導的場景中。 每當我們完成所有必要鏡頭、確認素材都已拍足後, 他都會讓演員再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自由演出版本。 而往往那些「即興版本」反而成了我們最後採用的鏡頭。 常常會有一些非常有趣、意想不到的東西從那裡誕生, 而這些新靈感也會被我們納入後續的創作過程中。 故事中有一段關於境井仁的延伸劇情,非常精彩又出乎意料, 解釋了他在《對馬戰鬼》之後的遭遇。這段劇情是什麼時候開始被考慮加入遊戲的? Jason Connell: 我已經不太記得具體是什麼時候提出這個想法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出現得相當早, 不是臨時加的。當我們確定這次要講述的是篤的故事—— 她作為傳說中的「羊蹄山怨靈」,整個核心是她那段深刻而私密的復仇旅程—— 在整條主線確定並且成形之後,我們開始意識到: 「等等,這裡其實有個非常酷的機會可以用來訴說境井仁的後續。」 工作室裡最常被提出的想法, 就是把這段劇情融入我們自己構建的「神話傳承」中。 前一作當中,我們創作了那些「神話傳承」的任務,講述了關於傳奇武士的故事—— 有的靈感來自真實人物,有的完全虛構。 而這次我們想到: 「那我們也可以創造自己的神話傳承啊——對馬戰鬼。」 我們能在自己的遊戲裡,以一種新的方式致敬他,這讓人非常興奮。 我們整個團隊都很喜歡境井仁,也很熱愛《對馬戰鬼》。 能再次為他編寫劇情的成員都非常高興,因為這讓他們能夠替這個角色畫下漂亮的句點。 我們也有機會透過美術與音樂的表現,讓這段情節更加動人。 我覺得整個過程非常有趣,也很高興我們能為粉絲創造出這樣的內容。 對於沒玩過《對馬戰鬼》的玩家來說, 這也能讓他們稍微體驗那款作品的氛圍,也許會因此想回去玩; 而對於玩過的玩家,希望他們能從中感受到我們對境井仁這個角色的深厚情感。 像我這樣在遊戲發售前就提出「境井仁其實是那隻狼的靈魂」這類粉絲理論的人, 當時你們會不會很難忍住不跳出來說:「其實他更像是一隻狐狸」? Jason Connell: 這真的很難,因為會一直有各種想法。 有時候那些想法正好就是你正在做的事,但你不能說出來; 有時候只是相似到足以讓你忍不住捧腹大笑。粉絲們真的都很聰明。 《對馬戰鬼》有多重結局。那《羊蹄山戰鬼》是否也曾考慮過多重結局? Ian Ryan: 我會說,我們對結局的各種可能性都有考慮過。 我們也確實參考了《對馬戰鬼》中哪些做法是奏效的,以及我們希望延續的元素。 但最終,我們還是專注於篤的故事要走向哪裡—— 一個經典的、最能反映她復仇與療癒旅程的結局。 我覺得,真正的結局是對她整段旅程的完整呈現。 我們曾考慮過一些較為幸福的版本,也有越寫越悲劇的版本。 但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要展現篤在這過程中必須付出與失去某些東西, 儘管她盡力,也無法完全掌控命運。 遊戲的大部分核心是自由,以及給予玩家自主行動的能力, 而我們盡可能在整個遊戲中去實現這一點。 但在最終結局,我們希望呈現的是: 沿途的選擇最終導向這個結果—— 篤即使多麼希望能陪伴與幫助她的弟弟,仍舊力不能及。 某種程度上,她回到了故事一開頭的起點——當時她以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弟弟。 我們想呈現的是篤真正與弟弟建立情感連結的時刻—— 那段情感重新建構了她以為已經失去、永遠尋不回的東西。 同時,也把篤置於與侄女相處的情境中——而她直到最近才知道姪女的存在。 她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 也必須思考十兵衛留下的「為生者而戰」的理念, 她要如何符合弟弟的信念,將他的精神延續下去,即使已不再與他並肩。 所以,即便我個人非常喜歡十兵衛,也很欣賞 Noshir(Dalal)對這個角色的詮釋, 我心底裡也希望能看到他活著的結局,但最終,故事並沒有引導我們走向那個方向。 我們也不想僅僅是為了讓玩家「選擇」而設置選項——尤其是在這麼關鍵的時刻。 你認為篤的故事算是完整了嗎? Ian Ryan: 就我而言嗎?我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章節結束了,但她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突然要學著在沒有弟弟的情況下生活下去,同時扮演侄女的監護人角色。 復仇已經徹底落幕,但她並未完全療癒。 她確實療癒了很多,也學會了看見超越復仇的未來。 但那個未來會是平靜無波的嗎? 我覺得絕對不會。而這也正是篤故事的有趣之處——讓她變得非常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順便說一句,這是我用非常明顯的方式在問——會不會有單人劇情 DLC 呢? 你們會想推出這些東西嗎? Jason Connell: 對我們來說,目前專案正處於這樣一個階段, 我們可以先把遊戲推出,看看玩家對什麼內容反應最熱烈、最喜愛, 或者他們覺得還想更了解篤的哪些面向。 這對我們來說,這是做這類決策最重要的階段。 就像《對馬戰鬼》一樣,你可以觀察玩家反應,比如說: 「玩家似乎想更多了解某段關係,或者想知道仁的父親發生了什麼事。」 那你就能思考,如何進一步刻畫這個角色。 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能真正聽到數百萬玩家對故事中哪些部分有共鳴、 哪些部分可能不足,或者哪些情節存在空缺。 我認為這正是你想要身處的狀態,也是遊戲開發的一種禮讚。 當然,我們非常喜歡篤,也認為她是一個非常棒的角色。 就像對境井仁一樣,如果有機會完整她、加入新的元素、 或是為敘事帶來更多清晰度,而且這樣做符合 Sucker Punch 的最大利益, 我們肯定會認真考慮的。 你對遊戲的反響感覺如何?遊戲終於推出,是否感到如釋重負? Jason Connell: 我們剛舉辦了發售派對,所以大家心情都非常好。 能和同事們一起慶祝完成這款作品,真的很棒。 遊戲的製作非常艱難,有很多遊戲甚至永遠無法推出, 更別說一款要在多方面都有所進步的續作。 看到玩家喜愛新的選擇機制,當然無論你做什麼,都會有人提出批評指教。 只要去做,總會有人不喜歡某些部分。 對我來說,批評是一種禮物。 有人會喜歡你創作的東西,也有人可能不喜歡。 你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尤其當你對作品感到非常自豪時, 而我對 Ian 的團隊、藝術團隊、音樂團隊所做的一切感到無比自豪,真的太棒了。 當然,有些批評沒有人樂意聽到——「我不喜歡這個」或「我不喜歡那個」—— 這確實不好受,但這也能讓你成為更好的創作者。 它能讓你站在玩家的角度思考,也許某些人表示不喜歡某個部分, 只是因為它是針對另一種風格的玩家設計的。 對我而言,這一切都很平衡。更多的是幸福感—— 我們做出了一款比上一作在許多方面更好的遊戲,並且能引起部分玩家的共鳴。 對我來說,對團隊充滿感激,也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創作。 那你呢,Ian?看到《羊蹄山戰鬼》終於與玩家見面,你的感受如何? Ian Ryan: 感受和 Jason 很相似,非常如釋重負,因為這整個開發旅程既漫長又充滿樂趣。 我很高興遊戲終於推出。 在過去一個月,我一直希望快轉到玩家真正能投入遊戲、盡情遊玩的時刻。 同時,我也為團隊感到自豪,因為這是跨越多個團隊的大量努力成果, 許多細節在最後一刻才得以同步和完成,讓整個魔法般的體驗呈現出來。 看到遊戲一路建構成型,我自己也非常興奮。 而且,我也很高興玩家對這個全新角色的反應如此正面。 我依然非常喜愛境井仁,但能夠帶來一個新角色、 探索她作為「怨靈」的旅程,真的很令人振奮。 還有玩家對更自由、開放世界的反應,也讓我們看到這次嘗試是成功的。 我們挑戰了新方向,而結果非常理想。 此外,就像 Jason 提到的,我也很享受聽到各種回饋—— 優點與缺點。看看大家的想法,對我們是一種學習。 Jason Connell: 你要想想,這款遊戲花費了我們五年時間開發,團隊當中也有人會說, 「我真的很不喜歡這個」或「我真的很喜歡這個」。 在一個健康的團隊中,大家對喜好有分歧很正常。 但這次是另一個層次,因為這些是花錢購買遊戲的粉絲。 所以你聆聽時會用另一種角度。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我們也非常感激能親身經歷。 遊戲中有許多壁畫呼應了 Sucker Punch 之前的作品。 你們是如何決定在世界中放置哪些壁畫的? Jason Connell: 說實話,這可能是最無聊的答案(笑)。 我很想說:「當然有個流程,有個委員會,我們一起構思……」 但其實沒有。 團隊裡有個人對這件事非常熱衷,他叫 Harold,我想還有其他幾個人,也很投入。 他們的想法是: 「嘿,這是我們的經典IP,對吧? 我們不用請示任何人,這是我們的遊戲,去做個酷炫的壁畫吧!」 於是他們就去遊戲世界中找適合的位置放置壁畫。 說實話,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其中三、四個壁畫的存在, 有天無意間發現,心裡就想:「哇,這也太棒了。」 刀的外觀也是同樣的情況。 當中有幾套外觀,其中一把叫「Infamous Strike」,佈滿閃電圖案。 對我來說,這些才是工作室內部最有趣的創意協作—— 有人冒出好點子,他們知道這在我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完成, 也不需要其他工作室許可,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創作。 我很高興團隊能玩得開心, 也喜歡自己不知道會有什麼驚喜。我想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https://i.postimg.cc/9QkM24Nr/image.png
令我驚訝的是《Sly Cooper》裡那隻牛蛙 Sir Raleigh 的壁畫。例 有一整幅《Infamous 2》的壁畫可以預期,但專門針對遊戲中的一個反派, 真的讓我笑了。 Jason Connell: [Harold] 其實給我了一份清單,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它位置在哪裡。 那對你來說,最出乎意料的是哪一個? Jason Connell: 牛蛙那個應該算是非常驚訝的了(笑)。但我也很喜歡有人把 Rocket 放進去—— 就是 N64 的《Rocket: Robot on Wheels》裡的 Rocket Robot。 我不知道那個壁畫在哪裡,我還沒找到,但我看過圖片,知道長什麼樣子。 我喜歡 Sucker Punch 的第一款遊戲也被銘記到, 雖然我當時甚至還沒加入,但我很喜歡他們對這個遊戲的致敬。 篤曾考慮過戀愛嗎? Ian Ryan: 在某種程度上她想過,但當我們更深入思考篤以及她正在建立的關係時, 我們總會回到一個問題——篤經歷過什麼?她會願意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所以,雖然團隊中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可能會喜歡製作一個有戀愛的模擬版本, 讓角色有配對……但對於篤來說? 也許,這會是下一章的內容——復仇之後。 但當下,她正在追蹤「羊蹄六人眾」,經歷了那麼多——被背叛、被欺騙,還受過傷—— 她才剛開始學著打開心防、學會稍微信任別人。我認為這才是踏出戀愛的第一步。 篤過去至少有一些情感或肉體上的交往經歷,這是有跡可循的。 但至於真正的戀愛,或深入追求戀愛,在這個故事中,因為她當下的心境與旅程, 我們並沒有探索這部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7.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yStation/M.1760765421.A.283.html

10/18 13:34, 3小時前 , 1F
本篇全面進化 更期待明年legends 怎麼進化
10/18 13:34, 1F

10/18 13:42, 3小時前 , 2F
話說這篇訪談的對象也算是打臉一堆說編劇跟對馬不一
10/18 13:42, 2F

10/18 13:42, 3小時前 , 3F
樣的人XD
10/18 13:42, 3F

10/18 14:19, 2小時前 , 4F
我正在想 最後劇情沒被打到的人 弟弟參戰方式是怎樣
10/18 14:19, 4F

10/18 14:20, 2小時前 , 5F
我被砍了一刀 弟弟就參戰了
10/18 14:20, 5F

10/18 14:22, 2小時前 , 6F
感謝翻譯,阿津跑出來了XDD
10/18 14:22, 6F

10/18 14:22, 2小時前 , 7F
我是先打Oni再去找Kitsune,感覺這應該是他們比較希望
10/18 14:22, 7F

10/18 14:22, 2小時前 , 8F
的順序,至少篤的心境上
10/18 14:22, 8F

10/18 14:23, 2小時前 , 9F
來個仁哥在羊蹄山發展的故事吧
10/18 14:23, 9F

10/18 14:27, 2小時前 , 10F
erika非常高的機率會拿最佳演員/表演獎
10/18 14:27, 10F

10/18 14:27, 2小時前 , 11F
最後那個應該是強制劇情不可能閃的掉 就連ongbal 也有中
10/18 14:27, 11F

10/18 14:29, 2小時前 , 12F
她的演技,表演真的好,我看了她很多跟其他youtuber的
10/18 14:29, 12F

10/18 14:29, 2小時前 , 13F
談話,非常的E人,但是她演繹阿篤的時候非常有內斂的情
10/18 14:29, 13F

10/18 14:29, 2小時前 , 14F
10/18 14:29, 14F

10/18 14:40, 2小時前 , 15F
最後被砍到掉武器應該是強制的,我覺得是呼應開頭打蛇
10/18 14:40, 15F

10/18 14:40, 2小時前 , 16F
一樣被打掉武器,那時篤獨自一人只能靠自己的憤怒去
10/18 14:40, 16F

10/18 14:40, 2小時前 , 17F
反殺蛇,但結局時她已經有重要他人去幫她了
10/18 14:40, 17F

10/18 14:42, 2小時前 , 18F
嗯,最後齋藤也被釘在樹上
10/18 14:42, 18F

10/18 14:43, 2小時前 , 19F
父母的墓前
10/18 14:43, 19F

10/18 14:47, 2小時前 , 20F
Erika有提到小時候就被診斷有ADHD,一直吃藥控制,演戲
10/18 14:47, 20F

10/18 14:47, 2小時前 , 21F
給她不一樣的窗口去表達自己
10/18 14:47, 21F

10/18 14:55, 1小時前 , 22F
大家都在等奇譚2
10/18 14:55, 22F

10/18 14:55, 1小時前 , 23F
我覺得還有一個隱喻就是篤的象徵動物是狼,齋藤是虎,
10/18 14:55, 23F

10/18 14:55, 1小時前 , 24F
都是用兩個會被並列的兇殘動物去象徵復仇心,只是齋
10/18 14:55, 24F

10/18 14:55, 1小時前 , 25F
藤在火燒樹之夜復仇完後依然穿著虎的衣服,但篤在結
10/18 14:55, 25F

10/18 14:55, 1小時前 , 26F
局尾聲一切落幕時她讓狼走了
10/18 14:55, 26F

10/18 15:00, 1小時前 , 27F
這個訪談裡面主創有講到,創作過程裡面就是跟演員一起
10/18 15:00, 27F

10/18 15:00, 1小時前 , 28F
探索篤這個角色的,所以雖然聽古代日本人講英語這件事
10/18 15:00, 28F

10/18 15:00, 1小時前 , 29F
滿奇怪,我日配英語原音切換著聽了大半個遊戲,最後還
10/18 15:00, 29F

10/18 15:00, 1小時前 , 30F
是用英語,畢竟那才是「原始表演」
10/18 15:00, 30F

10/18 15:05, 1小時前 , 31F
我覺得還是得用日文欸,日文是特地深度在地化去產生
10/18 15:05, 31F

10/18 15:05, 1小時前 , 32F
的腳本,這會更貼近日本文化
10/18 15:05, 32F

10/18 15:10, 1小時前 , 33F
聲質上,ファイルーズ あい的聲音清澈優美,論聲音好聽
10/18 15:10, 33F

10/18 15:10, 1小時前 , 34F
我個人是覺得日配版勝。但是英語的篤還另有一股幽默、
10/18 15:10, 34F

10/18 15:10, 1小時前 , 35F
不器用甚至孩子氣的感覺,因此跟瘋五郎、十兵衛的片段
10/18 15:10, 35F

10/18 15:10, 1小時前 , 36F
都很有趣。
10/18 15:10, 36F

10/18 15:13, 1小時前 , 37F
日語版的配音很美,但是英語版感覺才是製作人員想表達
10/18 15:13, 37F

10/18 15:13, 1小時前 , 38F
的,畢竟還是外國人製作的日本風遊戲
10/18 15:13, 38F

10/18 15:14, 1小時前 , 39F
erika配音有沙啞滄桑感,有幾個情境的對話很到位,我配
10/18 15:14, 39F

10/18 15:14, 1小時前 , 40F
音一直存讀檔切換拉回聽了好幾次
10/18 15:14, 40F

10/18 15:53, 58分鐘前 , 41F
是,但是E大也有道理,最好是像樓上大大那樣兩種都聽過
10/18 15:53, 41F

10/18 15:53, 58分鐘前 , 42F
試看看
10/18 15:53, 42F

10/18 15:56, 55分鐘前 , 43F
希望ng+可以快點出
10/18 15:56, 43F

10/18 16:14, 37分鐘前 , 44F
NG+估計明年和奇譚一起上吧
10/18 16:14, 44F
文章代碼(AID): #1eyoNjA3 (PlayStation)
文章代碼(AID): #1eyoNjA3 (Play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