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I3] 策略指南摘要 8.部隊編成與移動:管理 …

看板Paradox (P社)作者 (伊達楓)時間15年前 (2010/05/13 00: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ahtwang (花枝阿伯) 看板 Strategy 標題 [HOI3]策略指南摘要 8.部隊編成與移動:管理指揮部 時間 Thu Aug 13 15:12:21 2009 ───────────────────────────────────────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mnmc9j_8xp9nt7hs 《策略指南摘要 8.部隊編成與移動:管理指揮部》 一、管理指揮部 - 指揮部(HQ)讓你不必再微控所有部隊 - 可將不重要的戰區丟給電腦管 * 註:以後都用戰區>集團軍>軍團>軍>師>旅 - 電腦仍比不過玩家控制,所以要隨時注意修正電腦動作 - 可以指定戰區指揮部採攻勢或守勢,指定侵攻軸,抽離動作不正確的單位等等 - 也可在較低層級操控個別軍部或軍團 - 要控制個別部隊的移動,就必須自己控制指揮部 - 各級指揮部仍會給部隊加成,只是你直接下令,不經過指揮部的指揮官 - 指揮部 AI 只是一個工具,可用可不用 - 移動整個集團軍的時候很好用,但此時也就無法控制個別部隊 - 指揮部不是在生產畫面建造 - 任何在集團軍以下的單位,未隸屬任何指揮部時,即可用 CREATE HQ 來建立 - 之後該單位便隸屬於新建的這個指揮部 - 建立指揮部需要用掉 100 名軍官 - 新建的指揮部要花費工業產能和人力資源,才會慢慢補足兵力 - 新指揮部補充滿人員需要的時間比建立一個步兵旅還長,但作戰能力低 - 所以別建立太多指揮部 - 最大化指揮部效益: - 五師成一軍,五軍成一軍團,五軍團成一集團軍,五集團軍成一戰區 - 反過來說: 每個戰區指揮部下可管五個集團軍指揮部 每個集團軍指揮部下可管五個軍團指揮部 每個軍團指揮部下可管五個軍指揮部 每個軍指揮部下可管五個師 每個師可有四個旅(有相關科技可到五個旅) - 最多可在一個戰區指揮 625 個師!(喂) - 戰區目前仍不能自己開設,但其他層級的指揮部則可 - 不過可以在生產畫面底下的按鈕,要求電腦重新評估戰區分配 二、編組軍隊和指揮部 - 想要發動戰爭前自己編組所有部隊,就最好從 36 年或 38 年開始玩 - 如此可重編指揮部架構和部隊布署位置,配合自己的風格和戰略 - 還可以編成自己喜歡的部隊 - 不然就只能依照歷史資料的編制去想辦法贏得戰爭 - HOI3 整個軍隊的編制相當模組化 - 遊戲早期常以三個旅成一師 - 如此大部分的戰鬥都可投入多至四個師 => 12 個戰鬥旅 - 要把旅改編到其他師的時候,可用[Reorganise]按鈕打散 - 再用[organize]按鈕重編 - 師、旅、指揮部都能改名,以利掌握整體編制 - 每個師有多少個旅,要看個人喜好,也看實際需求 - 但若要在戰線投入大量師團,則有些公式上的限制要注意 - 有的國家會研發陸軍教範,讓每個師可以有五個旅 - 多的空間最好配支援旅,像工兵和砲兵 - 如果五個旅都塞作戰旅,就會變成是寬度 5 的師 - 這樣每場戰鬥變成只能投入 2 個師而已 - 因為正常戰鬥可用寬度為 10,所以要預留寬度,才能再投入一個師 - 寬度 10,投入 9,則有多 1 的寬度可再投入一個師 - 若這個師的作戰寬度是 5,就有整體寬度 14 了 - 目標都是避免剛剛好塞滿 10 個戰鬥旅 - 利用支援旅來製造數字上的漏洞,就可以多塞一個師進去 - 利用支援旅,便可提升整體戰鬥能力而不佔用作戰寬度 - 沒用的旅可以解散,取回人力資源 - 所有單位都會消耗補給品 (非戰時期還吃民生物資) - 所以真正沒用的部隊就應該解散掉 - 但老舊的部隊通常升級起來效益較佳 (船艦除外,因為不能升級) - 船艦的防空、反潛、雷達能力可升級,或許仍然有用途 - 用[integrate]和[reorganise]來合併部隊到指揮部時,要注意地理位置 - 否則容易整個亂掉 - 不應該把在非洲的部隊配給在臺灣的指揮部 - 這種應該隸屬於非洲的指揮部 - 負責駐防的部隊也不應該與負責進攻的部隊隸屬於相同指揮部 三、該有多少個指揮部? - 別忘了每個指揮部都要花費軍官人數 - 多設指揮部會降低整體軍官比例 - 解散指揮部可提高軍官比例 - 例如法國差不多只需要 3~4 個軍團就夠了 四、管理部隊 - 單位介面上有按鈕可設定應該優先增援、優先升級的部隊 - 如果無法全面增援或升級部隊,就可以如此控制優先順序 - 重要戰線上的部隊可以優先增援 - 大後方的單位則可停止升級或停止增援 - 時效過了之後記得關掉這些設定 - 例如原本無戰事的戰區突然活躍了起來,就記得把停止增援的設定取消 - 否則會有一堆部隊兵力不足 - 同樣地,產能提升後,也沒意義再拒絕升級這些部隊 - 定期檢查全國所有部隊 五、指定與管理指揮官 - 預設電腦應該會自動指派指揮官給各個單位 - 不過玩家隨時可以改變指揮官 (戰鬥中的部隊不可更換指揮官) - 最佳化指揮鏈,讓最有能力的軍官指揮最重要的部隊 - 電腦應該會最佳化指揮官人選,但並非萬全 - 還是得自己確認有把 Panzer Leader 派去管最重要的裝甲部隊 - 用統計頁的陸軍指揮官統計,可以掌握狀況 - 用階級/層級排序,然後記下每個層級最高等級、最佳特長的人 - 記下他們是否已經有指派單位了 - 然後檢查每個重要部隊的指揮官合不合適,需不需要更換 - 軍官可以升級或降級 - 降級不一定是處分! - 高層的指揮部需要有高階的軍官來指揮 - 別把所有軍官都降下去,會找不到人指揮高層指揮部 - 軍官升降低時不會扣特長,但是經驗值會歸零 - 所以可以放手去調整官階和單位 - 每個軍官有所謂「史實階級」,太早升官可能反而發揮不了史實上的能力 - 特長的效果在指揮師團時為 100%,每升一層級就降 50% - 但每個指揮官的特長會互相加成 - 例如從師團到戰區指揮官,所有人都有相同特長的話,總加成會是 194.25% - 想要降低補給消耗量,就派[Logistics Wizard]指揮 - 想要發動大規模攻勢,就多派[Offensive]的將軍 - 可以將有特長的軍官丟去指揮要作戰的單位,藉此「練等級」 - 不過別忘了所有上級指揮官(從軍部到戰區指揮官)也都會分到經驗值 - 利用此規則來提升軍官經驗 六、設定指揮部命令 - 不論電腦控制還是手控,指揮部的加成只對無線電範圍內的部隊有作用 - 科技可加大通訊範圍 - 指揮部單位的介面會有綠色[HQ]圖示,提示其無線電範圍 - 個別單位也一樣,但亮起來代表在範圍內,紅色代表失聯 - 手控時記得讓各單位保持無線電聯絡 - [HQ]地圖模式上,選擇各級指揮部時: - 亮藍色點代表該指揮部負責區域 - 暗藍色點為其他指揮部負責區域 - 交給電腦管的指揮部可指定攻勢或守勢 - [Blitz]閃擊戰為最積極,只要有機會就會出擊 - [Attack]次之 - [Defense]會準備防守,但勝率佳時也會把握機會出擊 - [Prepare]最保守,不論發生什麼都不出擊,只準備好等敵軍來襲 - 單位交給 AI 之後,可右鍵設定該單位軍勢的目標省分 - 例如攻擊目標、防守目標等 - 設定目標少,就應該設定主要目標以避免電腦混亂 - Shift+右鍵可指定電腦應採取的攻擊路線 - 每個軍部應該最多只設一個目標,不然電腦會混亂 - 即使是手動,也不應該讓軍部下面的單位散太開 - 否則指揮部會不知道哪邊才是重點 七、指揮部投入作戰 - 一般來說不會讓指揮部投入作戰 - 戰鬥價值幾乎等於零,還特別容易受損、潰散 - 要離前線夠近能支援各部隊,但不要叫他們跟作戰單位一同進攻 - 在敵戰線突破窄小缺口時,不要急著叫指揮部前進 - 通常無線電範圍仍然足夠 - 愈高層級的指揮部,無線電範圍愈大 - 所以愈高層級的指揮部位置應該要愈後方,比較安全 - 把戰區指揮部放在最前線反正也沒意義,百害無一利 - 指揮部單位移動速度快 - 受到威脅時可以迅速撤離 - 但也可以用來阻擋敵軍移動或佔領省分 - 這種戰術很危險,除非確信來得及保護,或別無選擇,否則別用 - 因為指揮部單位極易潰散 - 指揮部可用來釘住敵軍,但風險極高 - 有潰散危險就要馬上撤退 八、有效移動整個軍與軍團 - 軍隊接觸敵軍時,僅有接觸點會停止,其他部隊則會開始包圍敵軍 - HOI3 裡,集團軍和軍級的部隊就應該要如此應用 - 時時注意部隊抵達目的地的時間 - 發生戰鬥會延誤時間 - 圈選多個部隊可一口氣看到他們各自的目的地 - 想辦法維持戰線完整性,參差不齊的戰線易守難攻 - 太突出的部隊易受襲擊,應等待其他部隊跟上,甚至是後撤 - 把部隊布署在相鄰的省分,形成一條戰線 - 移動部隊要預先規劃一週後、一個月後的位置 - 預估時間要注意現實 - 隨時預備調整計劃 - 移動位置離開通訊範圍,便會失去指揮部加成 - HOI3 不會顯示各部隊責任範圍的界線 - 但選取指揮部時,隸屬該指揮部的單位邊框會閃爍 - 如此可看出各指揮部負責區域 九、移動部隊 - 每種單位移動速度不同,部隊整體移動速度等於其中最慢的單位 - 還有其他因素 - 有必要讓艦隊或大軍高速行進時,先把太慢的部隊抽離 - 抽出來的部隊記得再編進其他地方 - 如果用滑鼠勾選多個部隊一口氣下命令移動,則是各自走各自的最高速度 - 需要協調抵達時間的話記得個別設定 十、重整 - 戰線推進一陣子後,有時部隊會走到其他單位的負責地區 - 每隔一陣子把各部隊帶回所屬指揮部附近 - 同時也是讓各軍部作戰區域不重疊 - 如此才能保持軍部的整體性,讓你能對軍部下命令而非一個個師移動 - 或者情況太散亂的話乾脆直接重編部隊到當地的指揮部去 十一、運兵船 - 有些地方地形或基礎建設太差,走海路還比較快 - 部隊「上船」、「移動」時需要有海軍基地的省分 - 只有兩棲登陸作戰不需要有海軍基地 十二、範例 - 不把戰區層級給電腦控制,而是在低一點的層級丟給電腦,會省下很多心力 - 而且仍然讓所有部隊都享有完整指揮鏈的加成 - 「完整」即該部隊自軍部以至戰區,每一層級都有指揮部存在 例如德國 1936 年時,Bitburg 指揮部負責德國西半邊的防禦: - 編成共 25 個師的軍團,把軍團指揮部給電腦控制,守衛法國邊境 - 編成共 12 個師的軍團,把軍團指揮部給電腦控制,守衛荷蘭邊境 - 編成一個軍,把軍指揮部給電腦控制,負責監視比利時和盧森堡 - 編成一個軍,把軍指揮部給電腦控制,負責丹麥 - 然後還可以分派海、空兵力給各個指揮部 - 例如將戰鬥機大隊編入法國邊境的軍團 - 然後將近接支援和海軍船艦編入丹麥的軍 - 如此便能隨心所欲分配兵力,投入至你認為合適的地方 十三、三軍總表 畫面右上有個小小加號,按下去會列出三軍所有部隊,並依所屬指揮部分組 部隊編成與移動:管理指揮部.完 -- 鄉民: 「我們要新憲法!」 統派: 「都要統一了要憲法幹嘛?」 獨派: 「要台灣國憲法不要中華民國憲法!」 中間派:「憲法不能吃,我們要Money!」 阿共: 「反正都是擺好看的,這裡有本台灣地區自治法要不要參考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31.81
文章代碼(AID): #1Bwj5JDT (Paradox)
文章代碼(AID): #1Bwj5JDT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