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重讀《第三帝國興亡史》有感之一。

看板Paradox (P社)作者 (伊達楓)時間15年前 (2010/03/25 23:09),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25983844 最近左岸出版社重新推出了《第三帝國興亡史》,我也趁機重新再讀一遍。 (雖然新的封面我很喜歡,但把原本三冊拆成四冊也太賊了吧:P) 初次看本書的時候我才剛踏入納粹德國的研究領域,那時,對於這段歷史 的基本架構都還沒建立,如今已經略有小成,再重新看一遍,感受格外不同。 誠如本書作者威廉‧夏伊勒所言,其個人本身的經歷跟戰後德國的與眾不同 處境,才讓他有機會寫下本書。基本上,像這樣一個國家的機密資料任人取 用,在西方史上是很少見的(中國史倒是常常看到新王朝拿著前朝檔案修史) ,即便是一個國家更替了政府,也不見得會發生這類事情。也因此,本著這 些資料撰寫出來的《第三帝國興亡史》,有著格外的重要性。 不過,我認為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只於此。 在左岸新版中,邀請了林博文--這位也是跟新聞界有相當大關係的文史工作 者--為之撰寫前言,著實詳細介紹了本書作者的經歷。誠然,夏伊勒在納粹 德國的這段經歷顯然對他而言不是什麼愉快的回憶(我想正常人都不太可能 會有啥好感吧?),但這對於他在本書中的一些立場,嚴格來說不能算偏頗。 儘管作者在後記說西德對於其著作的反應相當的負面,而他本人也認為德國 人根本沒有在反省過錯,這段公案就暫且讓我們擱下吧。就筆者本身的觀察 跟與同樣類似背景且是“日耳曼人”哈夫納所撰寫的有關著作來講,其實夏 伊勒儘管措辭難免主觀性過強,但這也是無可厚非。且我認為本書坦白來說 ,亦非一本“傳統的”的史學著作,感覺更像一部“報導型”的記錄。當然 這是絲毫無損《第三帝國興亡史》的信史價值,而更增加可讀性。一本太過 客觀的書,本來就是比較無趣的。 整體而論,夏伊勒的這本大作,在研究納粹德國領域(特別是華文世界)中, 地位是無可動搖的,我認為就整體歷史層面(非戰史),如果沒有讀過他跟哈 夫納的書,那就像基督徒沒有讀過聖經一樣誇張。 回頭來說,這次重新看本書,我也才認真的發現麥田版真的有很多瑕疵,從 簡體版轉過來的時候一些錯別字沒挑乾淨,排版字距寬窄不齊等,數量讓人 有點難以忽略,真的挺可惜的。因此,對於還沒收藏的人來說,左岸版應該 是更好的選擇。(我想以左岸的水準應該是會修正吧) 最後,關於威廉‧夏伊勒,還有一些其他歷史著作,比如他的《柏林日記》 跟最近出現在台灣市場《第三共和興亡史》(法國),這兩本我都有收藏, 不過都沒仔細看就是了。 這篇只是針對書本身的感想,之後我還會寫其他關於歷史內容部分的感想。 -- 鄉民: 「我們要新憲法!」 統派: 「都要統一了要憲法幹嘛?」 獨派: 「要台灣國憲法不要中華民國憲法!」 中間派:「憲法不能吃,我們要Money!」 阿共: 「反正都是擺好看的,這裡有本台灣地區自治法要不要參考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45.223

03/25 23:22, , 1F
目前似乎只出到第二集
03/25 23:22, 1F

03/25 23:22, , 2F
不,第二集是出版日期:2010/04/09
03/25 23:22, 2F
文章代碼(AID): #1BgtoZP4 (Paradox)
文章代碼(AID): #1BgtoZP4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