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I3] 策略指南摘要13.成功戰術
作者 ahtwang (花枝阿伯) 看板 Strategy
標題 [HOI3]策略指南摘要13.成功戰術
時間 Fri Aug 21 21:07:14 2009
───────────────────────────────────────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mnmc9j_13cq5jw9ds
《策略指南摘要13.成功戰術》
一、遭遇戰
- 侵佔敵省時遇敵,會變成遭遇戰,此時對方為意外遭遇,勝率常常偏低
- 正常移動時遇襲,則是我方處於劣勢
- 若不能用其他部隊攻其側翼,就只能等待戰鬥自行結束了
二、防禦陣地
- 全戰線用小部分兵力攻擊敵方各省,不讓他們建築防禦陣地
- 然後自己剩餘的兵力可以慢慢建立防禦工事 (10 天)
三、看好戰線
- 就算一邊投入了大量兵力,也別乎略其他地方的戰線
- 敵軍也會移動部隊,若是其他地方又發現弱點,也要把握機會
- 另一方面,也要準備撤離或輪調處於劣勢的部隊
- 每天用滑鼠游標提示查看各部隊狀況
四、勢均力敵
- 有時戰線上雙方勢均力敵,雖有小勝卻無法推進戰線
- 可把戰場「打散」:例如抽離一個部隊去攻敵側翼等
- 又例如從各處抽出暫時不影響戰局的部隊組成特遣隊
- 待特遣隊的攻擊延遲時間過了之後,投入單一點突破敵線
- 同時把原本在前線已經疲累的部隊後撤休息
- 結果:精力飽滿的部隊對抗敵方已經疲累的部隊
- 如此就有可能突破戰線了
- 若不行,還可以把剛抽出來休息好的部隊再投入其他弱點突破
五、保持兵力
- HOI3 的部隊有「潰散」的設定
- 被打到潰散的部隊會強制離開戰場,回到指揮部集結
- 潰散的部隊會額外喪失經驗值
六、用戰略勝利打消戰術失敗
- 敵軍佔領無用荒地沒有關係,我們搶走他們的重要省分,打贏戰爭就好
七、戰術後備與戰略後備
- HOI3 裡有三種後備部隊,其中兩種正式稱為「後備」:
- 後備役部隊 (要動員才會漸漸補滿兵力的部隊)
- 戰術後備兵 (投入戰鬥但沒有實際參與作戰的兵力)
- 第三種,所謂戰略後備,是在後方兩、三個省的位置準備的部隊
- 這些可用來增援意外被攻擊的側翼位置
八、多方作戰懲罰
- 戰鬥中,遭受新來向的攻擊,就會出現多方作戰懲罰
- 不過若有戰術後備能夠撐住新的戰線,就不會有懲罰
- 懲罰只適用其中一個方向的戰鬥
九、戰鬥回合與傷害
- 攻擊時,加成的硬攻擊或軟攻擊愈高,愈可能傷害到敵人
- 攻擊時,韌度[Toughness]愈高,愈能避免遭還擊受傷
- 被攻擊時,防禦[Defensiveness]愈高,愈能避免遭擊中傷害
- 造成的傷害不一定是兵力,大多是對組織度
- 這就是為什麼科技很重要,數量也很重要
- 單一個戰線所有戰鬥都算為單一場作戰
- 但從側翼切進來的新攻擊,會形成第二戰線
- 受傷害時,是由該師的所有旅共同分攤,包括支援旅
- 每回合攻擊,會隨機挑對方戰線上一個師來攻擊
- 通常必須注意的是組織度而非兵力
- 部隊潰散前先後撤休息,恢復組織度再戰
- 面對壓倒性的數量時,會有明顯劣勢
- 因前面所述的「隨機選一個敵對師當目標做射擊」
- 所以敵方每個部隊射擊都有較高機率擊中同一個師
- 戰線寬度的設計會多少限制住數量的效果
- 但是單一個師仍然是抵抗不住多個師的車輪戰的
- 陣地、堡壘、防禦值等有助於撐過大軍攻勢
- 單一旅的作戰能力不佳,因為戰鬥計算時是用師的綜合能力計算
- 所以單一旅面對一整個師時,攻擊力防禦力都無法匹敵對方的數值
十、管理部隊
- 如果指揮部有很多潰散部隊集結,他們會需要大量補充兵才能恢復兵力
- 也很花時間
- 可是若前線急需這些補充兵,那麼應該優先送前線
- 此時可把潰散回來的部隊設定禁止補充兵力
- 不過若他們集結位置離前線近,或許反而愈早讓他們恢復兵力愈好
- 以防敵軍突破了防線
十一、案例研究:法國的退敗
1936 年前,法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強權。英國皇家海軍雖然傲視汪洋,
但陸軍相對也小。美國幾乎沒有正規軍隊。義大利的軍隊規模雖大,卻無人重視。
德國、蘇聯雖積極建軍,卻仍未成氣候。當時最強大的軍隊只有法國軍隊,
陸、海、空三軍皆擁有雄厚實力。他們有戰車、單翼戰機、大型戰艦與將近六百萬
可召集的兵力,其中有四百五十萬為後備軍人。到 1940 年春,
法國已結集三百萬兵力,堅守著似乎不可能潰敗的馬奇諾防線。
直到德國發動了 Fall Gelb 計劃,一舉攻破法國。
1940 年 5 月 14 日,一通電話吵醒了新上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是法國首相
雷諾打來的。雷諾說道:「我們輸了。我們戰敗了。」他解釋說:「他們在色當
附近突破防線,坦克、裝甲車大軍入侵。」丘吉爾認為事態尚有可為,第二天便
飛往法國嘗試協助戰役。丘吉爾在私下會見法國政要與高級司令官時,問道:
「你們的戰略後備呢?」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將軍答道:「我們沒有。」
應用:
- 保留戰略後備
- 反正前線沒有那麼大寬度投入所有部隊
- 戰術後備兵也會計入堆疊懲罰的!
- 每次作戰最多大概三、四個師能參加而已
- 戰略後備富有彈性,能視狀況投入各地戰線
- 因為他們沒有被敵軍綁住
- 總之保留兵力就是了,被敵軍突破時馬上有現成援軍可以送出去
十二、補給
- 補給線不能穿越湖泊或海洋
- 海峽除外,但被敵艦阻擾時仍然不得穿越
- 可利用湖泊形成防禦地形,切斷敵軍補給
十三、該逃就要逃
- 打不贏但仍然逃走的時候,通常逃走比較好
- 除非有什麼戰略目標一定要達成的
- 戰鬥太久的部隊要注意,組織度太低會被迫撤退
- 要小心撤退因為剩餘部隊會突然承擔所有壓力
- 退後休息可補給、補充、恢復組織度
- 不過若有敵部隊會比你更早潰散,就先逼對方潰散,自己再逃命去
- 潰散後的部隊要花很久時間才能回到戰線,比單純逼退對方要好很多
十四、攻擊側翼
- 受制於敵軍攻勢時,可再攻其側翼
- 對方會在第一個戰線 (即原本你受制的戰線) 多個 -50% 的多方作戰懲罰
- 即使你用少量兵力去攻也有效
- 若對方決定暫止攻擊,轉頭對付你的救援部隊,就快脫離
- 圍趙救魏
十五、大戰線推進
- 過去許多司令官都喜歡大規模推進整個戰線,打消耗戰
- 這是豪賭
- 此戰略需要在前線後方預備大量兵力,待前線部隊疲累就輪替上去
- 走人海戰術教範的國家較會偏向此戰略
- 其他教範的比較偏向其他戰法
- 善用優勢武力配合聯合作戰部隊,也能輔助人海戰術,放大敵軍消耗量
十六、侵略性與奇襲
- 偏侵略性的國家若小心準備戰爭,便可能趁鄰國未動員就攻入
- 發現敵軍移動,代表對方放棄防禦陣地
- 攻擊沒有防禦陣地的部隊,比攻擊有十天陣地加成的部隊輕鬆
- 若有真的無可挽回的部隊,那乾脆讓他們英勇犧牲吧
- 但也沒必要故意讓他們陷入絕境
- 把握機會,主動出擊
- 甚至吃光三十天戰鬥補給也沒差
- 如果有信心能獲得成果,且不會被包圍殲滅的話
- 有時意外的動作不但會造成意外的機會,也可能使敵方混亂
十七、起手無回
- HOI3 裡朝令夕改,跟實戰一樣是容易致命的
- 改變移動方向 = 放棄已經移動的進度,從頭再開始移動
- 機會成本
- 有時讓他移動完畢反而對你新定的目標有益
- 「攻擊延遲」指的是攻擊完畢後,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再攻擊
- 中止一個攻勢後,就要等延遲時間完了才能投入另一邊攻勢!
十八、挽回敗勢
- 敵軍突破了,包圍殲滅了,怎麼辦?
- 先讓我軍脫離包圍威脅
- 投入後備兵力
- 想辦法「反包圍」
- 趁剛突破的敵軍還來不及累積防禦陣地加成時反擊
- 如果真的無論如何都救不回來了,就別理他們了
- 此時開始他們已經不是你的部隊了,把他們當空氣吧
- 不過真正被包圍住的情況很少,包圍殲滅戰不容易成功
- 通常都只是防線被突破,有敵軍衝進來
- 投入後備兵力或其他守軍,總之消滅敵軍動能,絆住他們
- 但是真的完完全全被突破時:撤退到第二防線
- 大規模的戰略撤退
- 迴避戰鬥,盡快在第二防線集結構築防禦才是重點
- 第二防線需有易守地形,要靠近前線但仍有時間可集結部隊、累積陣地加成
- 敵軍移動太快時,或許要有斷後部隊想辦法拖住敵軍腳步
- 目的是讓第二防線累積好防禦陣地加成
- 但別讓斷後部隊潰散!此時沒時間等他們重新補充兵力。
- 及早認清要退敗的事實,就能及早改變生產優先順序
- 盡快優先量產能短期生產的部隊出來
- 然後死守,撐過去就有機會反攻了
十九、空降
- 傘兵空降時,有-30%作戰懲罰
- 再加上其他各種地形、天候、夜戰等懲罰
* 無論如何,總之不要夜間空降,不要就對了!
- 空降至沒有守軍的省分最好
- 就不必承擔空降作戰懲罰了
- 待他們集結好就可以開始攻擊了
- 有時敵軍會搶先進攻我們的空降部隊
- 預先規劃好這種情況,並安排部隊突破進去接應
- 傘兵丟在敵後太久會斷補
- 有能力保護運輸機的話,也可空投補給品
- 一定要定下撤離計畫,不要把傘兵丟進去給敵軍練習殲滅戰
二十、裝甲部隊
- 地形、天候對戰車影響很大
- 不必一直保持在前線
- 戰車會有優勢時才投入作戰
- 不要每場戰鬥都用戰車
- 戰車移動快,所以看到敵軍裝甲部隊時,要主動攻擊「釘住」他們
- 否則讓他們溜走可能就會大搖大擺攻進你其他地方的弱點了
- 一次大戰時因為缺乏機動部隊,所以常以大戰線推進的方式作戰
- 關於裝甲部隊的應用見下一章
成功戰術.完
--
某夏日的午後,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其實我在等妳問我一句話.....
孫尚香:什麼話啊?
伊達楓:我在等妳...等妳問我「你真的愛我嗎?」...
孫尚香:.....(臉紅)
結局還是等續集(二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52.120
Paradox 近期熱門文章
PTT遊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