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 北陸大名介紹(一)概論與一向宗
前3年的6-7月,分別寫了九州篇、四國篇跟東北篇
今年慣例性的也是繼續寫,還不想寫關東,更不想寫近畿
那剩下的偏遠地區,好像該來寫北陸了
雖然篇幅不多,不過我最近比較忙,很多草稿都還沒整理完,也還不知道最後會分幾篇
原則上是抓7月底前PO完,有可能會拖到8月
飛騨照理說要留著跟美濃一起講,但戰國時期與越中關係相對近,不如也放到這次一起講
由於上杉武田之間的關係,一度想要把甲信地區也拉進來,
但是甲婓距離德川太近,講到後期會很複雜,
而且信濃比想像的複雜,最後決定還是先割捨了
所以嚴格來說這次內容是北陸+飛騨
慣例的,選擇上會以近幾代(革新~新生)有登場的大名為主,
簡介各家在信野時代的歷史、各任家督,相關同族或一門眾、史實姬,
以及後代的一些小故事,資料主要來自日文wiki
因為主角是大名家,家臣只在必要時提及,
也會附上這些人在革新-新生的統武智政(大志分內政外政)數值
五畿七道的北陸道,包括了若狹、越前、加賀、能登、越中、越後、佐渡(島)整整七國
不過現今只有四個縣,分別是富山(越中)、石川(加賀、能登)、
福井(若狹、越前)、新潟(越後、佐渡)4個縣,而且狹義上指的北陸並不含新潟
姑且提醒一下,「潟」用中文發音時是念作「系」,不是念「謝」,也不要寫成「瀉」
北陸地區在戰國前期深受淨土真宗(一向宗)的薰陶=危害,
統治階層大多與一向一揆有過相當激烈的爭鬥,
在加賀國甚至出現過由一向宗統治長達90年的局面(百姓の持ちたる国)
長尾(上杉)家崛起於越後,除了與關東地區北条家,
以及甲信地區武田家等勢力激烈衝突外,也席捲了北陸東半部,
隨著織田家與朝倉家的衝突,北陸西半部逐漸被織田家攻佔,
1578年上杉謙信之死引發御館之亂,使得織田家勢力更加東進,
本能寺之變後的天正壬午之亂,則使得北陸西半地區再次陷入動亂,
直到羽柴秀吉掌握局勢及上杉家臣服於秀吉,局勢才趨於穩定,
而在上杉家移封會津及關原之戰後,勢力又發生不少變化
老樣子的先來一張前期局勢圖
https://images.plurk.com/V1ivGt34vx953wt5ubGa0.png

在本能寺之變的前幾年,已經變成這樣的雙雄對決局面
https://images.plurk.com/iOBggbjbVg0HC0liehvDt.png



【一向宗(本願寺家)】
首先來談談影響北陸地區深遠的淨土真宗,又被稱為一向宗、門徒宗,以下簡稱一向宗,
雖然一向宗的核心發展地區是在近畿,但早期發揮最大影響力是在北陸地區,
而且因為勢力的特殊性,這次會深入一些信野時期以前,甚至早於應仁之亂的歷史
嚴格來說僧人的法號中,並不包含本願寺這個「寺號」,當然更不會「姓」本願寺,
以顕如來說,法號顕如,諱光佐,當冠上寺號本願寺時,
較正確的稱呼方式反而是寺號+諱的本願寺光佐,信野早期也是這樣表記,
但在天翔記之後就還是都以寺號+法號稱呼了,諱僅有在嵐世紀作為通稱再次出現
本願寺在信野中有非常明顯的多領地問題(石山與北陸,有時還會多個釘子戶長島願証寺)
,視系統不同這樣多領地的狀態可能成為優勢或劣勢,
此外一向宗作為戰國最有名的一揆發起方,也常以本願寺勢力之外的諸勢力登場
(本願寺)[蓮如]
┌──────────┴─────┬──────────┐
(本願寺)[実如](5男) (願証寺)[蓮淳](6男) (本泉寺)[蓮悟](7男) 其他略
│ ┌─┴─────────┐
(本願寺)[円如]┬─(慶寿院)[鎮永尼] (願証寺)[実恵]
│ │
(本願寺)[証如] (願証寺)[証恵]
│ │
(本願寺)[顕如]─┬─(教光院)[如春尼] (願証寺)[証意]
┌─┴──────┐
(本願寺)[教如] (本願寺)[准如]
一向宗由鎌倉時代的親鸞開宗,3世法主覚如時在京都創立了大谷本願寺
之後積極在北陸地區傳教,但真正茁壯要到8世法主蓮如的時代,
1465年遭到延暦寺(天台宗)認定為佛敵,大谷本願寺也遭到毀壞,
蓮如改將活動地區集中在越前吉崎(吉崎御坊),並積極整合淨土真宗各宗派
1474年蓮如介入加賀守護富樫家的內鬥,成功發動了一向一揆擊敗富樫家的政敵,
但反而遭加賀守護猜忌而離開吉崎,1483年在京都建立山科本願寺,
1488年蓮如發動加賀一向一揆,迫使加賀守護富樫政親自殺,
此後的加賀守護只能算是傀儡,一向宗實質統治加賀國(賀州三ヶ寺,後述),
蓮如不久隱居於大坂御坊(後來成為石山本願寺),讓5男実如(長男已過世)成為9世法主,
1499年死去,年85
実如重視與管領細川政元的關係,為此發起過大範圍的一向一揆,
1506年一向一揆在越前遭到朝倉宗滴擊退 (九頭龍川之戰),
吉崎御坊也被追擊的朝倉軍所破壞
在越中則發生般若野之戰,一向一揆與神保家合作對抗畠山家,
雖然討取了前來支援的越後守護代長尾能景(上杉謙信的祖父),但未能成功擊敗畠山家
1507年細川政元遭暗殺(細川殿の変),実如因而逃亡,2年後才返回山科本願寺,
之後調整態度,訂立禁止一揆、統整一門眾的三法令,積極修復與各地政權關係,
1525年実如死去,年68,由於次子円如早死,由年僅10歲的円如之子証如成為第10代法主
,並由外祖父願証寺蓮淳(蓮如6男)擔任後見人,使得蓮淳長期掌握本願寺實權
蓮如共生有13男14女,在世時曾將三名兒子配置在加賀的三座寺廟,
包括松岡寺的3男蓮綱、光教寺的4男蓮誓、
本泉寺的7男蓮悟(原本是2男蓮乗,因早死而由蓮悟接手),被稱作賀州三ヶ寺
6男蓮淳則創建了伊勢長島願証寺、近江大津近松顕証寺(光応寺),隨著蓮淳的權利擴大
,加上先前的三法令等因素,使得加賀一向宗與山科本願寺雙方產生摩擦,
1531年山科本願寺側在飛騨内ヶ島家協助下,對賀州三ヶ寺發動侵攻(大小一揆),
雖然能登畠山家、越前朝倉家、名義上的加賀守護富樫家都藉機支援賀州三ヶ寺方,
但最終山科本願寺方獲勝,蓮悟等人遭破門,加賀守護富樫稙泰也正式失去守護地位,
此後北陸地區的寺廟改由本願寺派遣代官進行支配
1532年本願寺介入了管領家的內鬥,發動畿内一向一揆,河内、山城守護畠山義堯,
以及三好元長(三好長慶的父親)都因而敗死,由於一向一揆勢逐漸變得無法控制,
原本與本願寺合作的管領細川晴元,也反過來與将軍足利義晴、六角家、日蓮宗(法華宗)
合作,攻入並燒毀山科本願寺,蓮淳逃到已改由其次男実恵擔任寺主的伊勢長島願証寺,
証如則逃往大坂御坊(石山本願寺),並與反細川晴元派合作,1535年雙方才達成和解,
這段時期被稱作天文法乱,此後本願寺積極修復與各政權關係
蓮淳之後仍掌握本願寺實權,直到1550年死去,年87,証如也在1554年死去,年39
,由年僅12歲的嫡子顕如繼任為11世法主
石山本願寺教團在顯如帶領下迎來最盛期,後來與織田信長發生衝突、加入信長包圍網
,直到1580年才與織田信長和睦,這段故事較多人熟悉且與北陸關係不大所以簡單帶過
長島願証寺原先由願証寺蓮淳次男実恵擔任2世寺主,
実恵1536年死後由其子証恵擔任3世寺主,
証恵1564年死後由其子証意擔任4世寺主
証恵在信野的敘述,早期採用「指揮長島一向一揆對抗織田軍,於長島淪陷時投江自盡」
,並設定了1574年的死亡年,到了信野新生已改為1564年死亡,卻保留了上述敘述,
時間明顯搭不起來(1564年還沒爆發長島一向一揆)
隨著石山合戰爆發,証意1570年對織田家發動長島一向一揆,但1571年急死,年35,
長島城於1574年陷落並遭到屠殺,但織田軍也在期間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
再把視野轉回北陸,自從1546年在加賀建立尾山御坊(御山御坊)作為主要據點後,
一向一揆方仍持續與朝倉家、上杉家及織田家發生衝突
在越中的主要對手是上杉家,1572年以杉浦玄任為首的加賀一向一揆軍,
與越中一向一揆合流,並與椎名康胤、神保長城等越中原有勢力合作,
但在尻垂坂之戰,仍遭到上杉謙信擊敗,一揆勢開始衰退,越中也成為上杉謙信勢力範圍
而在越前,自1573年朝倉家被織田家攻滅後,朝倉家臣及一門大多投降織田家,
但朝倉家臣間的不和造成了進一步紛爭,1574年,原朝倉家臣富田長繁發動土一揆,
殺害被任命為越前守護代的原朝倉家臣桂田長俊(前波吉継),取得越前支配權,
但過程中也與一揆軍決裂,一揆軍改迎接七里頼周、杉浦玄任等加賀一向一揆將領,
轉變為越前一向一揆,反過來攻滅富田長繁及土橋信鏡(朝倉景鏡)等勢力,
取得越前支配權,但一揆軍內部也由於苛政而逐漸崩壞
1575年,織田軍進攻越前擊退一揆眾,加入一揆方的安居景健(朝倉景健)也被要求自殺
,之後越前改由柴田勝家及輔佐的府中三人衆統治,
加賀的尾山御坊,則一直維持到1580年本願寺與織田家和睦後才陷落,後來改建為金沢城
1580年顯如與織田家和睦後,石山本願寺被燒毀,跡地後來被改建為大坂城,
之後本願寺教團的本山歷經紀伊國鷺森本願寺、和泉國貝塚本願寺、摂津國天満本願寺,
1591年在豐臣秀吉贈與寺地後移到京都(現在的西本願寺),顯如於1592年死去,年50
在本願寺與織田家和談期間,顯如與嫡男教如不和並斷絕關係,數年後才允許回歸,
顕如死後教團內部分裂,最後由三男准如繼承12世宗主,
長男教如則接近德川家康,1602年建立東本願寺,
從此分裂為本願寺派(西本願寺)及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
兩派都存續至今,並成為淨土真宗最大的兩個門派,
近代將姓氏改為大谷,並在華族令時,雙雙以僧家身份成為伯爵
本願寺派目前門主為第25代大谷光淳,法名専如
真宗大谷派目前門首則為第26代大谷暢裕,法名修如
稍微追加一下,另一場對日本史影響重大的一向一揆:三河一向一揆
一向宗在三河地區的主要據點是本證寺、上宮寺、勝鬘寺,合稱為三河三ヶ寺,
在松平広忠(德川家康父親)的時代取得守護使不入特權,三河一向一揆的開端說法眾多,
但必然與特權的侵害/維護有關,而後演變為一向一揆
一揆方的主導者為本證寺10世空誓,他是蓮如的曾孫(蓮如9男的家系),
三河守護吉良家也加入了一揆方,松平家臣也有許多人加入了一揆方,
如夏目広次、渡辺守綱(徳川十六神将之一)、
鳥居忠広(徳川十六神将之一,信野未登場)、
蜂屋貞次(徳川十六神将之一,信野未登場) ,、
石川数正的父親石川康正、内藤信成的養父内藤清長等,
不過最重要的大概是本多正信,後來因而出奔,直到1570年代以後才回歸
經過半年的作戰,松平(德川)家獲勝,一些家臣被原諒,但也有些被追放或出奔,
這件事與「三方ヶ原之戰」「穿越伊賀」,被並列為是德川家康史上三大危機
另外本証寺在信野蒼天録、革新等作品有作為一向宗諸勢力登場
実如、円如都僅在蒼天録登場過
蓮如雖然是影響戰國時期一向宗勢力最重要的源頭
但由於1499年就死了,原先僅在蒼天録登場過,不過革新天道以特典上古武將登場,
有著革新第2高的政治(最高的是同為上古武將的北条早雲)
革新65 32 95 110
天道65 32 95 105
証如,覇王伝以光教(諱)著錄
天道81 4 87 91
創造70 20 83 87
大志 68 26 70 85 87
新生73 25 71 86
武勇被設定異常低
顕如,覇王伝及之前幾代以光佐(諱)著錄
革新 96 65 87 94
天道 91 65 87 94
創造85 63 88 97
大志85 70 81 93 96
新生84 68 82 94
雖然武勇不高,但綜合排名還是能夠接近50名(信野新生為52名)
教如,覇王伝及之前幾代以光寿(諱)著錄
革新天道 75 66 81 62
創造73 64 79 61
大志71 63 76 61 71
新生73 56 71 68
准如,覇王伝以光昭(諱)著錄,雖然是教團的正統繼承者,
但相對於活躍於石山合戰時期的教如,在信野就只有覇王伝登場過,
不過在太閤立志伝V倒是有登場
願証寺蓮淳,嵐世記以本願寺為姓,諱則是兼誉
天道75 81 76 83
創造79 78 67 78
大志77 75 67 80 74
新生76 82 68 81
能力平均高,信野新生綜合排名114名
願証寺実恵,僅在創造以形式親登場,未曾正式登場
願証寺証恵,嵐世記、烈風伝以本願寺為姓
革新天道65 55 58 75
創造62 57 59 72
大志 60 56 59 71 66
新生64 52 64 64
在全家都相對優秀的本願寺一族中算是較弱的
願証寺証意
創造75 61 50 59
大志 73 60 52 58 54
新生71 63 51 64
本泉寺蓮悟,原先僅在蒼天録登場過,創造正式回歸
創造82 69 76 70
大志 77 68 75 69 74
新生75 67 74 66
同屬賀州三ヶ寺的松岡寺蓮綱,死於1531年,僅在蒼天録登場過
光教寺蓮誓則未曾登場過
另外在蒼天録的諸勢力設定上,全國的一向宗寺廟全都預設從屬於本願寺勢力,
寺主均為虛擬人物,例如松岡寺善從,與上述松岡寺蓮綱沒有任何關係
如春尼
信野新生PK初登場,顕如正室,出身自三条家,與武田信玄正室三条の方是姊妹關係
這也促成了武田家與本願寺教團的良好外交關係,尤其是信長包圍網期間的合作
新生29 20 57 64
【下間家】
雖然不是大名家系(嚴格說還真的出了一個大名),
但是作為本願寺的附屬家系,在信野登場角色實在太多太重要,不得不提一下,
信野新生共登場6人,另有3人只在天翔記、覇王伝登場過
[略](8代)
┌┴───────┬────────────────┬─────┐
[略](9代) [賴慶](11代) [略] [略]
┌┴────┐ ┌┴──────────┐ │ │
[賴秀](10代)[賴盛][光賴](12代) (池田桓興) [真頼] [略] [略]
┌─┴┐ ║ │ │ │
[頼総][頼芸] (女)┬─[頼竜](13代) [略] [頼照]
│ │ │ │
(宮内卿家) [頼広](池田重利) [賴廉] [仲孝]
│ │ │
(新宮藩主池田家) (刑部卿家) (少進家)
下間家據傳出身自摂津源氏,姓來自常陸国下妻,後來轉變為下間(均為しもつまし),
自親鸞時代就侍奉本願寺家族,隨著本願寺勢力成長,擔任重要坊官職
下間家嫡流的頼秀、頼盛兄弟,在大小一揆時期逐漸強化影響力,
在本願寺與1細川晴元作戰(天文法乱)時主戰,
並破壞和談,後來兩人被証如派出刺客相繼暗殺,
改由和平派的頼慶(宮内卿家,信野寫作宮内郷家)成為嫡流並擔任奏者,
賴慶死後由其子光賴繼任,但光賴死於1549年,長男頼総還年幼,
由光賴的弟弟真賴代行職務,真賴也死於1552年,由其他親屬代行職務
到了顕如的時代,轉為包含頼総在內的多奏者體制,
頼総曾擔任加賀一向一揆的總大將,但1571年被顯如追放,不久死去
在石山合戰時期,形成以頼廉、仲孝、頼竜三人為主的體制,和談時也是由三人共同署名
頼廉在石山合戰期間被視為本願寺側主要的軍事指揮官,
同時作為顕如的側近,在內政外交上都有所發揮,
本願寺分裂後支持准如派(西本願寺),1626年死去,年90,子孫為刑部卿家
仲孝之父頼照亦曾擔任奏者,但在越前一向一揆時被派遣到越前,1575年戰死
仲孝一直與賴廉一同擔任顕如的側近,
但顕如死後,仲孝因與教如交惡而被解除奏者職務,准如繼承法主後回歸,
本願寺分裂後為准如派(西本願寺)重臣,1616年死去,年66。
另外他在猿樂(能楽)發展史上有相當大影響,通稱下間少進,子孫為少進家
頼竜在顕如與織田信長和談期間,與教如同樣支持抗戰而被疏遠,
顕如死後由教如接任時回歸擔任奏者,在教如被迫退隱後亦跟隨教如,
本願寺分裂後為教如派(東本願寺)重臣,1609年死去,年58
頼竜的正室是池田恒興的養女,生下的兒子頼広原本亦擔任東本願寺坊官,
但與教如不合,父親死後出奔到舅舅池田輝政底下任官,輔佐輝政嫡子利隆,
後來獲(復)姓池田,改名池田重利,在大阪之陣時立有戰功,
轉封到摂津尼崎藩成為1萬石的大名,後來又轉封到播磨新宮藩,1631年死去,年46,
但連續幾代都早死,在1670年無嗣斷絕而改易,親族以3000石寄合(新宮池田家)存續,
幕末安政大獄時的勘定奉行池田頼方是出自這個家系
西本願寺的下間家,之後主要由宮内卿、刑部卿、少進三個家系主導,
但1683年,西本願寺14世法主寂如進行職務改革引發3家反彈,3家當主都遭到追放,
除宮内卿家外不久都式微,坊官制則在明治時代正式廢止,近代狀態不明,
但下間姓全國似乎不足2000人,算是罕見姓
關西地區廣播公司FM802的廣播員下間都代子,似乎是下間仲孝(少進家)的直系子孫
https://note.com/toyobar0714/m/m5573cea5f4d6
頼旦
家系不明,僅在天翔記登場
顕如派遣到長島願証寺的指導者,於長島城降伏時,被織田軍射殺
頼次
家系不明,僅在天翔記及覇王伝登場,覇王伝是以通称兵庫著錄
頼宗
家系不明,僅在覇王伝登場,與賴次為兄弟
賴慶
革新天道63 30 80 84
創造 65 51 79 79
大志63 51 76 77 78
新生62 56 78 80
穩定的智政型
真頼
創造 53 61 60 65
大志52 60 60 64 63
新生59 65 54 62
頼竜
革新天道56 44 57 70
創造52 51 58 68
大志51 50 58 67 64
新生56 43 51 65
頼廉
革新天道92 95 90 24
創造88 88 87 85
大志89 77 85 86 88
新生88 78 87 85
在信野被設定為強過許多大名的能力
革新天道時代是政治白癡但其他都9字頭,創造以後不再9字頭但變得更全能型
信野新生綜合排名第38,贏過顯如的52名
頼照
革新天道74 59 67 53
創造72 60 65 53
大志70 59 65 53 59
新生75 63 69 52
統率偏高,不過在本願寺家並不突出
仲孝
革新72 46 83 73
天道72 46 77 73
創造69 52 75 72
大志67 52 74 71 80
新生73 53 77 72
除武勇外都不錯,有時會是城主候選
池田重利
大志70 62 73 60 67
新生67 57 75 61
血族上屬於下間家,不過登場時已經不存在本願寺家,大阪之役劇本會在池田家任官
以後期藩主來說能力不算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184.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ei/M.1751523898.A.476.html
推
07/03 15:14,
5小時前
, 1F
07/03 15:14, 1F
推
07/03 16:34,
4小時前
, 2F
07/03 16:34, 2F
推
07/03 17:01,
4小時前
, 3F
07/03 17:01, 3F
推
07/03 19:31,
1小時前
, 4F
07/03 19:31, 4F
推
07/03 19:39,
1小時前
, 5F
07/03 19:39, 5F
→
07/03 19:39,
1小時前
, 6F
07/03 19:39, 6F
推
07/03 19:55,
1小時前
, 7F
07/03 19:55, 7F
推
07/03 20:05,
56分鐘前
, 8F
07/03 20:05, 8F
推
07/03 20:50,
11分鐘前
, 9F
07/03 20:50, 9F
推
07/03 20:51,
10分鐘前
, 10F
07/03 20:51, 10F
Koei 近期熱門文章
PTT遊戲區 即時熱門文章
24
24
15
21